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研究小结>>5月份研究小结
5月份研究小结
5月份研究小结
发布时间:2015-05-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谈莉

 把握数学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处理好的关系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问题要有质量,提问要有明确的数学指向性,具有针对性。
抓住教材重点和学生认知难点设计课堂提问。数学课堂提问,一定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教材重点和学生认知的难点、原有认知结构设计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一般会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如果学生注意到的是非数学信息的话,教师就应及时打断,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数学信息。“你们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指向并不十分清楚,教师在做出类似的提问时应特别注意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指向,否则问题的数量岁虽少,但质量却无法保证。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天真,似乎在积极思考,但看到的和想到的跟数学压跟儿不沾边。因此,要注意处理好问题“质”与“量”的关系。
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问题。教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都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教材就是这样要求的:“小组合作,用若干个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并填写下表。”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把若干个小正方形摆成长方形的活动经验,因此,完成操作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学生真正的困惑在于: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其实,每一次操作都隐含着特殊的意义。例l摆长方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长方形面积与单位正方形个数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例2则让学生将单位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和宽进一步建立联系,为归纳和概括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做好准备。应该说.教师设计的几个操作活动意图是明确的,只是由于在课中没有说明白,导致学生糊里糊涂地跟着摆弄了半天,除了知道“摆的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数”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外,其余所知甚少。因此,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求,通过恰当的问题引领,则可能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在第三个环节之后,教师可以明确地提问:你是怎么数小正方形个数的?哦,只要数一排有几个,摆了几排就可以了。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第四个环节之后可以提问:确实,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关,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这样,紧紧围绕操作活动提出三个关键性的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这就有利于学生围绕明确的操作目标,主动地展开操作和探索活动。而且,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追问于后继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等都是适宜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