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研究总结(王佳波)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初探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是我校近年来开展的省级立项课题,学校想借此课题为契机,调动教师们的科研意识,使教师们尽快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把优化课堂教学落到实处。由于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校正以此为切入点来开展研究,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在课题研究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下,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注重课堂练习设计的趣味性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愿意参与学习,对数学的学习是否抱有积极的心态,课堂是否是学生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努力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如果设计一些内容新颖有趣,选择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竞赛题等,一定会使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可以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陶醉其中,参与其中,产生师生间的互动,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真正使学生达到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例如,本人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设计了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我抽出这个三角形,学生感到非常好奇,为什么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呢?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了练习中,课堂效果十分明显。
二、注重课堂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要精心设计练习层次,即练习设计要由浅入深、由熟到巧,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内容一般可划分为“会—熟—活”三个层次。如我在教《2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三个练习题:(1)一个十和五个一组成( )。(2)五个()和一个()组成15。(3)15里面有()个一。另外,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他们本身又存在极大的差异性。练习中我们应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建立多层次的弹性练习结构,设计适合于各种水平线学生层次的练习。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达到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35+240+25,56+75+44+15。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72+33)+(67+28),(143+69)+(57+131)。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7,(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通过分层次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此外,学生的作业还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选做题面向优等生,重在培养创新能力。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业不再是苦差事。
三、注重课堂练习设计的多样性
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应重视多样性。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1)、在练习的组织形式上要多样化。我们现在倡导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正是这种多样化的体现。个人的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探究知识的能力;全班练习交流,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2)、在练习内容形式上要多样化,可以设计游戏、儿歌、探险、寻宝、解难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操作、巩固练习、综合练习……在题型上,可以补充填空、判断、选择、连线、找朋友、补缺题……习题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当然,从练习的多样性考虑,但还要根据学生练习活动中的信息反馈及时来调控我们的课堂,以获得实施练习的最佳效果,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之,课堂练习的设计,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复杂工作,他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教学大纲,针对教学要求,针对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它既要有用又要有效,还要有趣,这就必然增加了设计的难度。不过,只要深入钻研大纲,吃透两头,多动脑筋,广集资料,博采他人之长,还是能够应付自如的。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