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性因子孕育于童年期,潜藏在学生的兴趣之中,或者说是从兴趣中滋长。这是由于学生的个体经验小而零散,他们的思维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因而比成年人的思维更大胆、更丰富、也更具个性。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满足小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需求。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新颖的创意。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设计显示独特的操作方法。如:在教学《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这一课的最后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调查发现,设计标志。教师引入:在这次调查中,同学们发现了还有一些应该设置标志的地方,却没有相应的标志,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些标志,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1) 学生动手设计标志。
(2) 介绍自己的标志,说清楚标志的含义,告诉大家将标志设置在何处?
通过设计、交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绘画技能进行标志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小!不仅认识了不少交通标志,还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人们自觉使用标志情况令人甚忧,设置标志出现误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都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让我们再次走到社会中开展一次“标志在行动”的活动,用我们手中笔,用我们富有感召力的语言,用我们生动有趣的表演,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标志、使用标志。
在宣传标志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做社会的小主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并能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在活动中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