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文本成果>>教学设计稿(范例)
教学设计稿(范例)
发布时间:2015-12-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春方

 各位成员:现将潘春霞的教学设计稿提供出来,请大家按格式进行撰写修改。潘春霞的这个设计稿,大块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和资源提供齐全。只是目标中还缺情感、能力、习惯等目标,教学过程中缺达成的目标提示,资源提供也缺乏,还需修改。希望大家在写的过程中能写全。

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稿)
潘春霞
一、教材简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叙事诗。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全文分成四节:第一节写“我”送蝈蝈。“乐呵呵”、“喜滋滋”,表明了“我”非常喜欢这只蝈蝈,并自愿把它送给了盲婆婆。第二节写“我”的心意:让蝈蝈代替我在我上学的时候陪伴盲婆婆。第三节写“我”的愿望。蝈蝈留在盲婆婆身边,但愿它的歌声会让盲婆婆联想起田野的景象、小溪流淌的清波,回忆起童年的生活,带来满心的欢乐。第四节写“我”的信心。蝈蝈鸣声悦耳,清脆动听,盲婆婆一定会听得入耳,听得入心,在蝈蝈的歌声中舒展笑容……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首诗歌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婆婆因“盲”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蝈蝈”叫声美妙动听,送一只给盲婆婆,让她分享田园情趣,唤起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回忆,能减少一些生活的缺憾。
教学时,应注意点:1、注重朗读,首先通读全文,其次反复朗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悟诗歌内涵;2、带领学生欣赏,欣赏诗的语言、意境和情趣。3、引导学生想象,并进行仿写。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9个生字(婆、您、替、童、居、绿、邻、领、难),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邻居、难忘、童年等);
2、积累掌握“乐呵呵、喜滋滋”ABB形式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4、进一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学会多种形式的朗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诗歌朗诵会集体读等),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6、观察书中的两幅插图,学会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想象练说。
7、学会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关爱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课前预习
   (一)课文朗读预习要求:
1、根据拼音把课文朗读5—10遍,边读边画出停顿,不要把长句子读破,要读得通顺连贯,不多字不少字。
2、把你最喜欢的或认为最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
(二)词语理解预习要求:
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自己多读课文开动脑筋想,也可以向爸爸、妈妈请教。
(三)生字预习要求:
1、带着拼音任意点要会读准;去掉拼音任意点也要会读准。
2、自己想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记的时候可以想想为什么要用这个偏旁; 有哪些地方特别容易写错;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哪些字跟它很像;还可以组词等等。
3、“邻、领”长得很像,经常有人搞不清,你能想想好办法帮助他们吗?
(四)课文内容预习要求:
再读一读课文,想想: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
●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善良的孩子都会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眼睛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我们用美丽的眼睛可以看见(    )的(   )。(图片)
2、眼睛死亡,失去光明,就叫盲。盲婆婆,她看不见( )的( )。她看不见(   )的( ) ;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
3、老师范写“婆”这个字,学生书空、描红;一起读“ 盲婆婆 ”。
4、看,盲婆婆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为什么?相机补充课题。
5、读课题,注意停顿、轻声。
(二)检查预习
1、词语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
     
邻居 童年 往日
乐呵呵   喜滋滋
绿色的蝈蝈 流淌的清波 难忘的欢乐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说说你读懂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
(4)再次指名读,读出词语的味道。
2、课文朗读展示
(1)展示你预习中觉得最难读的句子。
预设:
乐呵呵地 捉回了一只 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 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A、指名读,点评,画出停顿;B、再指名读,注意轻声。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A、指名读第一句,点评,画出停顿;B、根据第一句的停顿,自己画出停顿,并指名朗读。
(2)展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或最喜欢的段落。
预设指导:第二小节、第四小节的“婆婆,婆婆”要连读;
          最后一小节的“咯咯,咯咯,咯咯”,要越读越轻,越读越慢。
A、说说选择的理由,朗读,点评;
3、师生合作朗读整篇课文。
第一小节:老师读前半句,全体学生接后半句;
第二、三小节:指名2位学生分别朗读;
第四小节:全体学生一起读。
3、感知课文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
(因为我要上学了,担心盲婆婆会寂寞,所以送一只蝈蝈给她,希望蝈蝈的歌声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
预设指导:原因有两点:一、担心盲婆婆会寂寞;二、希望蝈蝈的歌声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说不完整的,要指导说完整。
如果学生说得意思对了,但表达不清楚,或句式不规范就出示填空:
因为(      ),担心(         ),所以送一只蝈蝈给她,希望蝈蝈的歌声(                  )。
4、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邻、领、难、替、您、童、居”
(2)观察生字排列,猜猜老师为什么这么排?
(3)汇报自己学习生字的成果。
A 难点生字“邻、领”比较:说说你区分它们的好办法?
B 其它生字自主选择说,作相应追问。
难:还有哪些字里有“隹”字?想想它的反义词?
 替:找近义词“代”
 您:把你放心上,表示对某人的尊敬
 童:同音字“同”的比较。
 居:还学过哪些“尸”部的字?
(三)指导写字
 绿              
(1)说说哪些字需要老师指导。(绿、婆)
(2)说说怎样在田字格中把它写漂亮?
(3)老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写完第一个交流自己书写的情况,再写第二个。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
(2)把新学的生字在田字格中写4个,注意字的结构、位置和关键笔画。
第二课时
● 课前预习
1、收集几个表示心情高兴的ABB式的词语,课上交流。
2、根据第4课的学习,你再读读课文,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3、歌声会把婆婆带到哪些地方,她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请你也试着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 教学过程:
(一)听句训练
1、亮开(   );叫醒(    )。(齐声回答)
2、我的邻居是位盲婆婆。 我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指名3位)
(二)导入新授
1、出示蝈蝈图: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绿色、会唱歌的蝈蝈)(板书:蝈蝈)
2、让我们在蝈蝈美妙的叫声中继续学习——
3、齐读课题。
(三)学习课文
1、第一小节 积累词语,体会快乐的心情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我捉蝈蝈时心情怎么样?
(2)学生交流,找出“乐呵呵”,读词、理解、指导朗读“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
(3)这小节里还有一个表示高兴的词呢,出示“喜滋滋”,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句子。
(4)看看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意思相同;都是ABB式的)你能再说出一个ABB式的表示高兴的词吗?(笑呵呵 笑眯眯 笑哈哈 美滋滋……)
(5)请你把所有的快乐都放进句子里,再来高兴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 训练说话,体会小男孩的善良
(1)出示课文送蝈蝈的插图,如果你是小男孩送蝈蝈时会对盲婆婆说什么呢?师生表演,训练说话。
(2)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小男孩?(乐于助人的;有一颗关心别人的心;善良的……)
(3)现在你就是小男孩,请你来送蝈蝈,指名读第二小节,要读出迫不及待。
(4)这只蝈蝈对盲婆婆来说很重要,它会唱歌,而且歌声具有很大的魔力。(板书:唱)
3、第三小节 发挥想象,仿写诗句
(1)自由朗读第三小节,看看蝈蝈的歌声有怎样的魔力?
(2)学生交流。(相机教学“清波”“田野”)
(3)清波:怎样的水可以称为“清波”?这清清的水里会有些什么?它们会干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式:歌声会把您带到河边,看到(           
你能通过朗读让盲婆婆看到这有趣的情景吗?(两三名)
 这奇妙的叫声把婆婆带到了田野,猜猜看,婆婆似乎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什么?
 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式:歌声会把您领进田野,看到(            )。
                          歌声会把您领进(   ),看到/听到(            )。
指名朗读。
(4)小结:这歌声多有神奇啊,让盲婆婆似乎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板书:盲婆婆)
(5)指名把第一句读好。
(6)蝈蝈的第二魔力是什么呢?
(7)盲婆婆会想起童年的哪些趣事呢?
(8)指名朗读。
(9)这歌声的魔力真大啊,让盲婆婆想起了快乐的童年。(板书:乐)
(10)再次齐读第二小节。
4、第四小节 
(1)引读最后一小节
(2)蝈蝈的歌声你真的听懂了吗?蝈蝈在唱些什么呢?
(3)说话训练:咯咯,咯咯,婆婆,婆婆……
(4)齐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发现特点,帮助背诵
1、说说你的背诵小窍门。
2、出示全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说发现(第一小节每行字数一样;第三小节也是;第二和第四小节有两句一样的;还有押韵。)
3、指名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该怎么写漂亮。
2、描红,老师说笔顺。
3、临写。
四、作业布置
1、完成小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chànɡ ɡē wǎnɡ rì   wài pó lín jū   dài tì  
 
tónɡ nián   nán wànɡ   dài lǐnɡ   lǜ yóu yóu
 
(2)照样子,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古(                   ) 令         
                                        
(3)选字填空。
①童 同 (    )年 (    )学 儿(    ) (    )时
②领 邻 (    )居 (    )带 (    )近 衣(   
③带 代 唐(    ) 领(    ) (    )替 古(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蝈蝈 (      )的田野 (      )的邻居
      )的小溪 (      )的童年 (      )的婆婆
(5)照样子,写词语。
喜滋滋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歌声会             走进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起                的欢乐。
②婆婆,婆婆,这是一只        ___ 的蝈蝈。在我        的时候,就让它        我给        唱歌。
(7)仿写诗句
    ①歌声会领您来到         ,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歌声把领您带回童年,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欢乐。
③读读《日有所诵》第5单元的诗歌,和爸爸妈妈说说你的发现。
④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⑤坚持每天为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做一件小事。
五、资源提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