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探究中捕捉细节
韩信的故事中写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样,上课也是成也细节,败也细节。课堂上的一个个细节,见理念、见功夫、见魅力……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因为细节成就了精彩!细节成就了完美!
1.让发现尽显细节之美
教学细节往往蕴涵着科学素养。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生成精彩,每一个细节也可能会错失精彩。作为一线教师要善于用眼睛去发现细节,用耳朵去聆听细节。教师既要让不同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自由提升,又要想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这样才不会让精彩悄悄溜走。
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时,先出示了两个平面图形,一个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另一个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接下来他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尺子、小圆片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学生们有的拼,有的摆,有的折,还有的量……不一会儿,几种方法已展现出来。教师对学生的方法一一用课件加以展示,并及时给予肯定。正当教师准备进行下个环节教学时,有一只小手高高兴起:“老师,我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我是用小圆片摆的,长方形能摆2个多一点,而正方形能摆3个多一点,所以我发现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也许是这位教师课前没有预测到学生可能用圆片摆,一时没反应过来,他只是轻轻地说“这种方法也可以”,就让这一精彩的发现轻描淡写地过去了。如果那位教师捕捉契机顺势引导学生:“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愿意再说一说?”如果有学生听懂了,就让他们再介绍一下,如果别的学生似懂非懂,也可以对那位发现的学生说:“你还愿意把你的想法再大声地告诉其他其他同学吗?”这时,不仅又给学生一次机会,也给了大家一次机会。此时,教师可组织其他学生也用这种方法试试。学生们一定会积极动手验证,而那位发现者也会满怀喜悦,还会自觉地帮助旁边的同学。此时的课堂,必将是主动学习的活泼场面。
2.让讨论催生细节亮点
智慧在碰撞中生成。当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时,往往希望能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这种心态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课堂回答与情绪反馈中察觉到。这时,教师如果精心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恰如其分地组织讨论,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当学生感知了对称的概念,知道可以用对折的方法判断某个物体是不是对称物体以后,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有的物体太硬,像茶杯、铅笔盒等,不好对折该怎么办?”对于学生所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可能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但教师却捕捉到这一细节,他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不少学生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兴法,他们陆续举起了小手。有的说:“老师,可以用尺子量!”有的说:“老师,可以用眼睛仔细观察。”还有的说:“老师,可以先照物体的样子画下来,再对折!”不失时机的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实现思维的碰撞,否则他们能想到那么多巧妙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吗?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不仅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他们思考,而且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因为这些“意外”的事件,大多是演绎课堂精彩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