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同时也更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将个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地穿插结合,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成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设计、搜集整理、交流、表达、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心得体会:
一、指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活动。首先要创设情境,创造学习氛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它对失去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便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方法、手段,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学习兴趣。如:在上《追溯汤帝文化——壁画》活动时,我给学生看了汤帝庙中壁画的图片、资料,以此来激起学生调查大自然的兴趣。其次分组合作,制定方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做到分好工,分好组。在分组和小组分工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去考虑,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教师做好适当的调整。再次分工合作,实施方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这就需要学生分工合作。例如:展开研究活动时,学生就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研究,要上网、制作幻灯片时,就让电脑强的学生担任;访问时,就要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这样分工合作不但提高做事的效率,也使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位置,实践活动就会进行得比较顺利。
最后合作汇报交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成果在相互间进行交流,汇报,使学生从中找到自己小组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汇报交流,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把个人的研究成果与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得到的锻炼结合起来,确定合适的方式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汇报研究成果;学会总结、提炼和表达所取得的成果;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并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学会与他人分享取得成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