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一天把弟子们叫到床边,他用手指了一下自己的口里,问弟子:你们看到了什么 在场的弟子都没有回答.老子对他们说:"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意思是:牙齿虽硬,但它的寿命有限;舌头虽软,但它的生命力更强.
在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他用这个例子来比喻"在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化的大趋势下,软性的东西更能显示企业的生命力."而谈及教育,假如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多年之后还能从小学时代养成的好习惯中获利的话,那么,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
当学生们整天忙于应付语数外三大主科,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回应老师和家长的关爱的时候,他们从没有静心思考软性的东西了.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亲人的宠爱下,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是他们的通病,而且总认为音乐是小三科,学习音乐没有用……也许作为教育者,我们也该抽出时间来思考一下,在支起素质教育大旗的同时,我们忽略了多少细节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 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从很多成功人士的访谈中,我们看到其实往往只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却决定着完成的质量.所以,我总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们进行教育,让他们记住学校的校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国的小学非常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学生进校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训练学生排队以及培养学生轻生交流、礼貌待人、整理书桌等。美国教师认为,先学做人后学知识。在音乐教学中,评价是表演后的必要环节,他们经常这样说:“某某同学面无表情,像个傻瓜;某某同学唱歌像蚊子真难听。”既评价不到位,又打击同学的自尊心。所以当学生评价时,学生不用好与不好作简单评价,看到同学的不足之处 ,更要看到可取之处,如某某同学虽然演唱时表情不够丰富,但很认真,可这样评价:“某某同学唱得很认真,如果能有表情的演唱就更好了。”指导学生从音乐角度来评价,学会了正确的评价,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能让他们从小拥有一个健康心理,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受之不尽的。
六年级的学生,每当毕业前思想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个别学生学习下降。我告诉我的学生,一个年龄有一个年龄的思考,所以不要因为不良现象而刻意的改变你自己.因为改变不急于一时一刻,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你的想法必会改变.而年轻的你需要做的就是时刻准备着去迎接你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准备呢? 智力因素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却往往忽略细节.其实,我们要做的只是抓住细节.比如说吧:“前一段时间,个别学生坐姿不规范,我非常生气。但一想,学生可能是练长跑太累了,坐得时间长坐不住了。”良好的坐姿是演唱好歌曲的前提,坐姿一定要严格要求,面对这种现象,我以身示范,边讲正确的坐姿边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坐姿很规范,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细节总容易为人所忽视,所以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习惯.正因为如此,透过小事看人,日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个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作为教师,我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希望在这不长的岁月中,能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能有收获.成功似乎是很偶然的,但它是孕育在平凡和简单之中的.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虽然我和我的学生一样,不是最杰出的,不是最懂事的,不是最八面玲珑的,不是最巧言令色的,但我们都是最真实,最坦率,最胆大心细,最体贴温暖的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不是长者,我不敢拍着胸脯说我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我只愿我们能够相互扶持,乘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音乐世界共同成长,分享我们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收获.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天下大事,必作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