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古诗文短小精悍,充满丰富的想象,童趣盎然,很受学生喜爱。在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古诗文教学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思想教育,还对学生进行了艺术情感的熏陶。但是古诗词距今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唯有“读”才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如何引导、激发学生想象、体会古诗文优美的意境,怎样让这民族“瑰宝”焕发新的光彩呢?我结合课本中的古诗文教学,谈谈我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引起共鸣之朗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很有道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学习情绪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古诗文的朗读指导中,老师带领学生全身心投入,体会古诗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为基础,在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用情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如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锄禾》,这是一首诗,描写了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的诗作。课开始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将图与诗对照,让学生看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农民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对照插图细读课文前两句,读懂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情景,体会农民的辛苦。读完前两句,让学生说说自己心里有什么想法,然后指导读后两句,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我班上有农村的孩子,假期时也曾跟随父母下地劳作,这样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二、想象绘画,体会意境之朗读
古诗的特点就是诗画合一,一首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因此,根据诗的内容去绘画,是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用稚嫩的画笔再现诗中的意境,不仅增强了他们对诗的理解,也在涂抹上他们喜欢的颜色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如我在教学《江雪》时,课始我让学生用铅笔勾画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在下着雪花的江面上,一只小船,一位老人,头上戴着雨具,独自在严寒的江面钓鱼。这样便于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展示的意境。然后抓住“千山” “飞绝” “万径” “踪灭”体会在茫茫雪天之间的世界,万物无声;抓住“孤舟” “独钓”让学生想象一幅独钓寒江凄凉的图画。这样学生在朗读时,头脑中就有了画面作为依托,不但读得动情,而且背起来也是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