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工作安排>>计划总结
2017—2018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2017—2018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7-09-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范琴霞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根据区教研室的工作意见,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强化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意识,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的职能,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教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促进教研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素质。
二、工作重点
1、扎实做好两项电教课题工作。一项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课题子课题、市重点项目“青果在线”课题——《小学高年级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工作,在上学期课题的基础上,做好过程性研究工作,迎接中期评估。另一项是全国教育技术协会的课题《个性化学习平台提前干预数学易错点的策略研究》,本课题上学期进行了开题论证,本学期准备承担一次区内展示交流活动。
2、做好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因课题组长调动,本课题需要重新调整研究方式。
3、加强研究,开展过程性调研工作,通过调研促进全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过程性调研基础上,选择部分新媒体新技术课例参加全国“新媒体新技术”大赛。
4、拍摄录像课例参加全国个性化学习大赛。
    5、对区级课题加强规范化管理,落实教育科研常规。本学期一项区级课题将结题。另外要继续组织申报新一轮区级课题。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责任意识,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
1、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教研室要求。
按区教育局教科研工作计划中“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能力。进一步确认学科关键能力,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推进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借力信息技术,转变课堂教学范式,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努力推进数字化学习,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式转变、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积极的研讨。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进一步落实学科教学常规。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丛书,切实加强课型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素质与能力,加深专业理解,努力使课堂呈现出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创成功的活跃场景;精心拍摄“精品课”,形成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常态工作机制,努力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组织开展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不断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认真组织参加相关学科教师基本功竞赛和优质课评比等活动,加强对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为教师发展夯实基础。
2、完善机制,明确职责。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强化课题组长职能,促进研究教师的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各课题组长和学科带头人要率先垂范,青年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科研工作的合力。完善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科研网络,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3、严格考核,激发活力。
以绩效工资发放方案中“教科研工作考核方案”为标准,扎实开展校本培训、课题研究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严格考核,奖励教科研成果,激发教师的教科研热情,提升学校教科研的实力。
(二)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更新研究方式。
引导各学科教师开展“e学习”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益和质量。同时深化交互白板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使技术的运用有效、创新,为学科目标的达成服务。
2、依托校园网络,构建教研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将依托校园网,加强建设校园网站建设。围绕学校核心课题,提供有关理论学习材料,融教师教学、研究和反思于一体,把持续性的学习和实实在在的教育科研融入了虚拟的网络空间,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开展主题活动,形成对话机制。
借助学校提供的平台,语文、数学等学科都有专家定期上门指导,扎实开展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活动。集体备课采取个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反复磨合,提高实效。开展课题组之间的听课,研究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执教者要介绍设计意图及自我反思,评课要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能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4、借力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引领作用。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运用优质资源,借力学校成立的校级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以推动教科研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
5、通过过程性调研,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邀请电教中心领导及区电教中心组成员来校开展过程性调研,通过听课、说课、交流,从面上推动我校各学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意识向深度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技术与课程更好地融合。
(三)深入研究探讨,确保课题研究成果。
1、加强教研和科研的整合力度。
坚持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工作思路,发挥教育科研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为日常教育教学服务。“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每位教师都要树立“教师人人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丰富行动策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各课题组进一步明确分工,及时修订研究计划,明确阶段目标,落实活动安排,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课题组对课题研究要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对课题活动要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与评价,使研究过程规范化、科学化。学期结束,要求每位教师能上好一节研究课,撰写一篇研究论文,每月一篇心得,一则教案,两篇理论学习笔记。
3、以学校中心课题为主,小课题研究紧跟。
以全国教育技术重点课题子课题为主,在做好“青果在线”课题研究的同时,推进数学化校园建设工作。认真组织,积极参加个性化学习大赛,在参赛过程中磨练、培养、提升教师,并选择优质课参加区、市、全国级比赛。同时以全国“新媒体新技术”课例评比为平台,在磨课赛课的过程中促进老师专业成长。
其他五项区级立项课题,依托校园管理网站,进行过程性管理。以“竞成课堂”的打造为重点,
4、继续做好“尚志德育”和“竞成课堂”的落实与实施。把课题研究课作为推进“竞成课堂”实施的一项措施,课题研究课除切合该课题研究的主方向外,需在研读、理解、内化“竞成课堂”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在研究课中得到相应体现。
另外,配合上级相关部门做好协作片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充分发挥我校在协作片内的引领作用。
 
湟里中心小学教科室
2017、9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