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研究课
--
发布时间:2017-10-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惠芬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二、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的主人公谈迁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谈迁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不肯向厄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二)精读感悟:
1、如果我们真正地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在谈迁坚强的背后也有泪,也有苦。
2、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学生齐读句子。
(2)思考: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
①“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
②“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
③是什么让谈迁如此伤心、难过?(因为他花费20多年心血编写的《国榷》被人盗走了)为什么《国榷》的丢失让谈迁热泪长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3、交流:(因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因为《国榷》是谈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因为《国榷》的编写让谈迁吃尽了千辛万苦,来之不易……)
4、出示句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5、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6、交流、引导理解:
(1)“20多年”:说明时间长。教师引导加深感受:同学们,一年365天,20年,7300多天,你知道谈迁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吗?(贫穷,四处借书抄写;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500多万字”:既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也可以看出这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3)“六次修改”:“改什么?”“怎么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
(4)“50多岁”:可以看出《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5)小结:《国榷》真是谈迁20多年心血的结晶,怪不得他会为它的遗失热泪长流呢。
(6)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7、引导:可就在谈迁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振奋的时候,这场横祸突然飞来——  再次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现在的你该明白当时谈迁心里有多苦了吧!我们一起来说说他心里的苦。
(希望破灭、最珍贵的东西突然失去……)
8、指导再读,进一步读出谈迁心中的苦;
9、《国榷》的遗失,再加上贫穷、伤病、衰老,对50多岁的谈迁来说,就是什么?(厄运)他被厄运打垮了吗?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大家一齐来读!
(三)再读理解:
1、 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谈迁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究竟是什么让谈迁重新站了起来?
(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坚定信念;那种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气)
2、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准备交流感悟。
(2)交流:
 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                     ;渴了,                     ;累了,                       。出示,口头练说);
再读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提示:“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
 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逸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
“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
3、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
引读句子:“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多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4、“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1)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四)升华情感:
1、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2、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3、 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
4、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
(1)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培根
(2)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牛顿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