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月研究小结 李春香
读议体验领悟文本意蕴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生字词、内容意思的理解历来是一大难点。就拿古诗词来说,教师对诗词理解这一环节把握不当,就会流于枯燥乏味的交流译文,索然无味。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生字词、内容意思的理解历来是一大难点。就拿古诗词来说,教师对诗词理解这一环节把握不当,就会流于枯燥乏味的交流译文,索然无味。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清平乐 村居》“无赖”一词的理解中,我就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意思说起,再指导观察插图问:“这个小儿在干什么?”孩子们滔滔不绝地说出了小儿剥莲蓬的样子,并想象了小儿还会干些什么,请学生们演示一下小儿的动作,再送个成语给他。自然而然地,学生对文中“无赖”一词有了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充分感受到了孩子的可爱之美和作者对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的无限期待。
在这一过程的引导过程中,教师把握了对词句意思理解的度,做到扶放结合、收放有数,没有一味地强迫学生认知,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悟、探究、表演来理解,方法多样,理解多元,评价艺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领悟词句的意蕴之美。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散文,都用词简练,又意味悠长。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合理地运用背景知识,让学生一下子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再读时,学生们在意蕴悠长的基础上更加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