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研究小结
一、语用学与语文导读的内涵
(一)语用学
所谓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分支学科,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以语言应用为研究内容,通过语言实践应用实现语言功能。语言运用自然要涉及到语境,也就是在特定情境中的语言运用,由于时间、场景、地点、空间等情况变化无常,语言运用自然要因人、因地、因时、因事而采取应对策略。正如俗话所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也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根据语言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这是语用思想的自然体现。语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一个人的交际能力。
(二)语文导读
语文导读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文本具体特征而进行的教学指导行为。导读是相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讲读”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导读是指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根据文本内容特点进行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体验中掌握文本内涵。教师要以文本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为方法,将“导”与“读”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语文教学的和谐性。
语文教学由“讲读”到“导读”,这是语文教学里程碑式的革新。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阅读讲解,学生完全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不能对文本有自己的阅读自由,不能有自己的个性见解。而导读则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由课堂主宰者变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转变,而是教学理念的深度革命,带给学生的是主动自主学习意识的建立。
二、语用学与小学语文导读的关系
语用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而语文导读是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学习,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传统语言学忽视语言运用的合适性内质特点,现代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语境的问题,侧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这与语用学形成高度契合,都关注语言在特殊环境中的特殊表达效果,注重语言规律的探索。
小学语文导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并在阅读积累中,拓展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真正实现语言运用的融会贯通。提升语用意识视野下的语文导读训练水平,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科学认知体系,这对历练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语用学与语文导读的有机结合,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发展局面。语用学强调语境特征,所谓语境,是指人们语言交际所处的环境背景。在具体语境中,语言运用也会存在细微差异,人们常常会借助语言意义的丰富性,展示语用的多元性。同一句话,出自不同人之口,就会有不同意义表达;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句话,也会有不同理解和感知。这些差异的出现与语言特定语境有关。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语用学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在语文导读的广泛应用中,一定能够提升语用学应用维度,对语文教学形成重要促进和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