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典型语言,习得表达方法
推荐理由: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阅读课理应担负起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实际上,也就是言语实践能力。”言语实践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作为语言学习主阵地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引领学生“语言获得”的使命,让学生在不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当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升语文素养为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重点词、句的内涵,悟出言语运用的美妙之处,以言语学习为内容展开语文实践活动。
所谓典型语言,指的是在言语形式上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比较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对学生学习言语表达,进行言语实践非常有帮助。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体味常规的言语形式,当然更要引导学生特别关注那些非常规的“陌生化”的语言现象,因为这正是表达的特殊之处,最能体现言语的个性色彩。同样的意思,遣词造句不同、表达方法不同,它所承载和透露出来的情味和意蕴也就不同。所以,我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特别留意那些形式独特、与众不同的语言现象。
如:《巩乃斯的马》这一课中,有一个句子是这样的:“马,这不肯安分的牲灵从无数谷口涌出来。”这个句子就非常典型,教师可以引导体会这个句子的特点,学习这种写法。老师在让学生品读这个句子的基础上,体会文中逗号的用法,学生马上能体会到,逗号这样用,是用来强调“马”的。老师可以举一反三,提出这样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果我们要强调的是无数谷口和山坡呢?”学生马上说:“无数谷口,涌出了马这不安分的牲灵。”从这些例子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这句典型的表强调、突出的语言的用法;又通过这样的练习,给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