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理论学习(许永伟)
--
发布时间:2018-03-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许永伟

内容摘要:

语用不是理性的去分析,词语、句段、篇章之间的内在表达策略和逻辑,而是感性、理性相结合,要在理解和表达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去品味文字内在的语用规律和语用方式,力求内容、形式、情感三者之间的融合统一。因而。教师要要善于在研读中解析文本的语用核心,在整体推进中感悟文本语用主旨,在有序转化中触摸语用密码。让一篇篇文本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品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载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对语文课程性质已经做了明确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认为,课标中的语用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就是指向于理解和表达。指向理解,即准确把握语言文字的密码。语言文字的密码从低到高可以分成构词、构句、构段、构篇四个等级。指向表达,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密码)的说与写。同样,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即如何构词、构句、构段与构篇。

心得体会:

在文本解读中,解读文本核心主题、解读文本语用价值是每一个老师要有的能力。既要关注文本体裁特点,解析文本表达内容和文本表达形式的关联,剖析言语表达的密码,更要关注编者的意图。要透过文本看内核,就《我和祖父的园子》而言,矛盾曾经评价《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为本篇课文定下了语言表达内容与形式的基调,是诗化的语言,是充满童趣的歌谣,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而文本确实也如矛盾所言,依托园中景,园中事来表达园子在作者的童年时快乐自由的王国。文本也正是遵循这样一个基调,通过一个个画面,一段段富有童趣的表述由浅入深,有淡到浓,层层入情的表达顺序。那诗化的语言:“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那富有童趣的语言:“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这些文本特有的言语特点符合小学生阅读的情趣,能触发孩子心灵中的童真,更便于学生在理解感悟中,情景再现中朗读、表达,读说结合。从而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思和学用相融的价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