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研究课(钱彩华)
--
发布时间:2018-04-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彩华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人物故事,也是一篇文包诗的文章。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第二自然段是蓄势,是为王勃的出场衬托,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写阎都督的言行也是为了衬托。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重点、难点】

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朗读、品悟课文的过程中形成的。本设计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不论是生字词的学习,还是王勃才气的感悟,都是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组织交流。将读作为重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可以将教学划分为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探望  王勃  都督  滕王阁序  

宴会  文章  南昌  文思如泉

胸有成竹  拍案叫绝

2、谁能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老师给你一个提示:谁 干什么。(王勃写《滕王阁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思考:都督为什么邀请王勃参加宴会?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吗?

 2、指名回答。你从“听说”这个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结:小小年纪的王勃,名声在外,不过,这也只是听说而已,王勃是否真有才气呢?请接着往下读。

三、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画,你从哪些字词里觉得王勃“很有才气”。

    1、引读第二自然段。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答应。为什么不敢答应呢?(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   

 2、《滕王阁序》是怎样写成的?

师:把他们的表现联系起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转过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A、“胸有成竹”看出王勃怎么样?谁来读一读?(指导读好词:胸有成竹)

B、指导读句子:“让我来试试吧!”读出王勃的自信。

C、师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却非常虚心。王勃小小年纪,才高八斗。所以他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这就是(生齐说:“文思如泉” )

指导读词:文思如泉

D、正因为他文思如泉,所以写起来很快,一气呵成,这就是(生齐说“笔走如飞” )

指导读词:笔走如飞

   小结:看,王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长这么美的文章来,佩服吗?怪不得引读: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①理解“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意思,说说你能读出什么?

②师:追问:就像事先写好背出来的一样。是事先准备好的吗?(路过南昌、探望父亲)

③师:果然有才气啊!(板书:才气)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①理解“拍案叫绝”的意思。

②教师讲解: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

③师:再读读这两句诗,你能读懂其中的妙处吗?

四、图文诗结合,感受美景

  1)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2)轻声读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你的朗读,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教学“凝望”

凝望就是:——专心致志地看、聚精会神地看、全神贯注地看、十分投入地看(出示)。王勃看得那么投入, 那么王勃此时仅仅是在看江上秋景吗?

 特别是“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令人拍案叫绝。

     出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你能读好它吗?

     指导节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孤鹜”是一只野鸭。

多么诗情画意的景象啊,王勃只用了14个字就成就了那千古名句——

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看,这就是王勃眼前的画面,仔细观察,你还看到了什么?

现在,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观察所得,用自己的话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⑥美丽的画面打动了我们,这样优美的诗句更是打动了每一个人,怪不得都督听到这句诗会——拍案叫绝

指导读好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   要地平缓、舒展。   

 “水天一色、霞鹜齐飞”,动静结合,多优美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来再现王勃眼前的美景吧。

五、齐读最后一小节。

    1、 理解“千古传诵”。

2、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美的文章呢?(边看边想)

王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平时有没有做到?怪不得我们的文章不能令人拍案叫绝,看样子,我们要像王勃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要多观察、勤思考。

王勃边看边想,怪不得在写作前能够“胸有成竹”。

板书:胸有成竹

你怎么理解“千古传诵”这个词语?谁能用它说句话。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附板书设计:

9   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胸有成竹     《滕王阁序》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