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蒋青月)
--
发布时间:2018-04-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蒋青月

【教材解读】

本课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旨在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对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有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和历史人物的兴趣。本文在改编后,语言通俗易懂,恰当的使用了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好范本。

【教学理念】

“立足语言文字运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我这节课教学理念的支撑。学生对课文内容较为感兴趣,但在学习中感受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志存高远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中准备重点抓住二、三自然段中描写刘备动作、语言、神态等词句细细品味,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人物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迁移运用,一课一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领悟“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人物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5.初步感知文中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志存高远。

6.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段落,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生字、新词及完成课后习题23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三(后半部分)自然段,体会刘备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

第三课时:第三(前半部分)、四、五自然段、背诵课文34自然段及课后习题45

【教学过程】(第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借助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句,领悟“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人物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课文研读,感知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优秀品质。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

研读重点词句,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人物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定中心

1.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这一课重点写的是第几次?

3.揭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要学习什么写作方法,快速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有的放矢,提高效能,也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研读词句找细节

1.课件出示文本内容,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出示自学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能够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并说一说是从哪些关键词体会到的。

⑵想一想这个句子是从人物的哪个细节进行描写的。

⑶同桌互相补充,比一比谁找的最全。

2.出示汇报要求。

⑴别人汇报时,如果答案和你的一样,就请你在作业单上“大拇指”下方的方框里打√,为自己点1次赞。汇报的同学为自己点2次赞。

⑵为别人补充答案的同学,再点1次赞。

⑶点赞数超过10次的同学将会获得“学习达人”徽章一枚。

3.学生汇报

预设1.刘备生气的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预设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预设3: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预设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预设5: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预设6: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4.小结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人物细节,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批注、交流中体会人物形象,习得阅读方法。】

三、过渡提炼明形象

1.提炼刘备“礼贤下士”的优秀品质。

2.抓住 “快步”提炼刘备 “求贤若渴”的优秀品质。

3总结写法。

【设计意图:明确“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写作方法。】

四、迁移运用巧内化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自己觉得最关心自己的人,请你用刚刚这种写作方法来写一个小片段。注意要抓住他(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写出他(她)对你的关心。(课件出示写作方法和要求并配乐。)

⑴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⑵展示学生习作,并作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用教材交给他们的写作方法去写身边的人物,立足语言文字运用,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总结升华应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刘备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还学会了“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人物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那文中另一个人物——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呢?请听下回分解。

课后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第3自然段描写景物的部分,想一想这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他们自己探索发现的欲望。一堂课的结束应该是下堂课的开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