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研究课教案(袁琴))
--
发布时间:2018-05-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袁琴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

教学要求
  一、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二、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课。
  1
、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
  2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
、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
、齐读课题:
(1) 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
(2) 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
(3) 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
、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
、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二、看图练说。
1
、单幅图观察。
我会看  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
A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
B
、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
C
、我会说   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
出示: 又  又  的(什么)         (什么样)的(什么)
2
、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明。)
(1)小猴子开始很高兴的样子,最后垂头丧气的。
 
(2)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后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么写的呢?
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抽读自然段,评选段落朗读擂主。
3
、阅读第一自然段:
(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
了哪些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读一读:又大又多  非常  掰  扛——板书
   
(4)演一演:表演读。(重点:动作夸张——掰  扛)
    
(5)总结四步读书法。
4
、阅读第二自然段:
(1)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
(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5
、同桌自由选学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量选学哪段。
(2)按照问一问——议一议——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学
习选定的段落。(一问一读——共议——一起读——一读一演。)
(3)迅速导读两段。补充板书。
6
、共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讨论:小猴子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最
后却是空着手回家呢?
(3)练习用板书说话:
(小猴子下山来,它先          ,它又              接着它        ,然后它         ,最后,                。)
(4)拓展:
A
、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练说:这是一只     的小猴子,因为                    )
B
、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会对猴妈妈说
些什么?猴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C
、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D
、想象:又是一年过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 
四、表演朗读。
抽三人上台演,五个学生分读五段。其他人边听边看:谁读得好?谁的动作设计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积累空间
1
、故事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2
、老师把这么长的课文变成了一首儿歌,想读一读吗?
小猴小猴真高兴。
跑下山来找东西。
扔了玉米摘桃子,
扔了桃子摘西瓜,
               
扔了西瓜追兔子。
               
空手回家有原因,
               
要问原因是什么,
               
小猴小猴太贪心!
 
板书: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手回家
瓜地里     又大又圆  扔   摘
树林边     蹦蹦跳跳  扔   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