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本研修>>教学资源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发布时间:2018-06-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惠芬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骡子、殿后、燃眉之急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不同的词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

3、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文中彭德怀共下了三次杀大黑骡子的命令。

4、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明白人物对话的朗读要注意提示语。

6、学习课文第一小节,了解故事产生的背景,为下节课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课题)

2骡子是一种什么动物?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二、了解课文背景,学习第一小节。

1、背诵《七律 长征》,回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这是一篇记叙文,故事的主人公是?教师简介彭德怀。

这篇文章记叙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通过预习,同学应该知道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红军长征途中)

我们21课就是一首关于长征的诗,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好吗?背诵《七律 长征》)

这首诗写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遇到种种艰难险阻,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险困难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那么同学们知道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是什么吗? (过草地)

2、了解过草地的艰苦,了解故事长征的背景。

过草地到底有多艰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红军过草地的录像。(播放红军过草地录像)

3你看到了什么?

是的,红军在过草地时是吃不饱,穿不暖。(PPT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引读: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了

4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彭德怀元帅当时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你知道殿后的意思吗?(就是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是的,走在前面的队伍是断粮挖野菜,走在后面的可能就是挖树皮草根,那走在队伍最后的红三军团当时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按要求读课文2—20小节

现在,请同学把书打开,按自学要求读课文2—20小节。

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不懂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20小节。

(2)找出文中彭德怀共下了几次杀大黑骡子的命令,把它划下来。

2、交流

(1)交流并指导朗读三次命令,在读正确、流利地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读好人物语言要注意提示语。

刚刚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彭德怀先后下了几次杀大黑骡子的命令? (三次)

是哪三次命令,你找到了吗?(PPT分别出示“三次命令”的句子。)

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把它读正确,读流畅。谁来读第一次命令。

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句话是彭德怀在(加重语气)下命令,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读出——

那第二次下命令时,彭德怀又是怎样的呢?(不耐烦)

看第三次命令,这次不用我来问了,你们说这句话要怎么读?

读得非常好,老师发现今天同学很善于动脑筋。其实“命令、不耐烦、怒吼”这些词语都是句子中的提示语。这就告诉我们,读好人物语言要注意(加重语气)提示语。

这三个句子,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可以说已经是超出了正确、流利的范围,正向着有感情地朗读进军。这可是很了不起的。所以老师相信,接下来我们来读比较长的文章段落的时候,同学也一定能读好,是吗?

2、交流朗读第一次命令的情景。

好,接下来我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彭德怀第一次下命令时的情景。指名朗读。 (面带微笑)**同学,你准备读哪呢?

同学们都评价得很好,老师觉得**同学刚刚还有一个词语也读得很不错。

(PPT出示词语“燃眉之急”)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那同学们说说看,课文中“燃眉之急”具体指什么情况?

3、分角色朗读第二、三次命令。

第二次命令是第几小节到第几小节?第三部分呢?

由于时间关系,这两个部分我们就一起读。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好吗?(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齐读第20小节。

现在回到我们的课文中来。我们还有哪个小节没读?

这一小节写的什么?(枪杀大黑骡子之后的情景)

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要注意提示语。(齐读20小节)

5、引读文章最后一小节

虽然几经周折,虽然心怀不忍,但大黑骡子最终还是被彭德怀下令枪杀了,从此(PPT出示最后一段文字)引读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与以往学课文不同的地方?

其实,今天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帮助同学们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的过程。(带领学生重新整理文章的脉络)

现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发生的故事,你都清楚了吗?谁能用简短的话来说一说。

说得真好,记住,记叙文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讲清楚。

四、小结质疑。

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们提得问题都很有价值,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在下节课来一一解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