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本研修>>教学资源
17 麋鹿
发布时间:2018-06-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董小红

《麋鹿》(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目标) 
中国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掌握多音字“悄”,理解“悄无声息”“遁入”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说明文的一些常用说明方法。 
  2.能力目标:学习阅读质疑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麋鹿的外形特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强国之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究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学引思 
  1. 自渎课文,圈出生字、识记。2. 自学生词、理解其意思、积累词语。3. 学习多音字“悄”。4.填表(出示表格):麋鹿的传奇经历 (时间分别为早在3000多年前, 1865年,1900年,后来流落在国外到1967年,1986年8月;对应的经历;读出什么情感;思考:从麋鹿的传奇经历中你读懂了什么?) 5.尝试解说“四不像”。 
  【评析:导学引思是当下班级授课制形式中,学生可能获得的难得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机会,是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关键,因此应倍加重视。让学生在探究、挑战中得到提高。】 
  (二)探究发现 

探究1: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1.板书:“ 麋鹿”,探究:“麋”与“鹿”字形异同。(复习形声字的构字方法)2.我们都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探究2 :探究生字词

1.读准音。师:同学们,我觉得这篇课文的生字挺多,而且很难认。所以这节课,我先要检查一下你们这篇课文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会读了,你们有信心通过检查吗?我把生字结合到一段文字里了请你自己读一读。(指多媒体: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它们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天色微明,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1986年8月,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返回故乡——中国!)

2.探究词意。预设:有两个字经常“山”和“水”一起用,这两个字念什么?(跋涉)师:“跋山涉水”简缩一下,就是“跋涉”,爬山趟水的意思。师:这里有一个词,和“漂泊不定”意思相近,但又强调了“生活艰辛、无家可归”的意思,这个词读什么?生:颠沛流离。

3.学生试写,同桌互查圈出错字。(全部正确的在课题旁画一个五星)反馈交流写错的字。探究3:检查读书情况。预设:师:我再继续检查,我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请一个同学读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师板书:外形,生:读第二段;师板书:生活习性,请你们一起来读和这个词对应的段落 ;师板书:传奇经历,生:读第五段。师:谁可以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简洁地概括出来。生: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探究4:麋鹿的外形。多媒体出现“驯鹿”图:引导:看来,你们都读懂了麋鹿,如果,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一头“鹿”,你能辨别出它是否是麋鹿吗?层递一步做解说。师:听说麋鹿身上有许多鹿中之最,你能为我们介绍介绍吗? 
  【评析: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在《麋鹿》教学中笔者主要对以下重点问题进行适时探究:给学生一个参照物——驯鹿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在“文字”中求证:它究竟是不是麋鹿。这等于给学生一个“诱饵”,“诱”他们去观察,“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读书。】 
  (三)整合观点 
  让学生出示导学题,交流导学成果和疑难。预设:同学们,麋鹿就是这样一种珍奇动物,但它的命运却十分坎坷。(配合幻灯师范读课文有关段落)听了它的传奇,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老师当场能解答的就当场解答。 
  【评析:探究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是探究动力的源泉。学生个人探究,小组互相交流,得到的可能只是零碎杂乱的发现与体会,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共同探讨,见仁见智,然后将某些有共性的观点进行整合,使探究成果转化为一般性的专题结论,并要求学生陈述时力求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四)能力升级 
  1.读了全文,谁来联系课文说说你最强烈的感受。(如惋惜、愤恨、悲伤、感动、欣慰、高兴……)你能写一段话——“麋鹿的新生活”吗? 2.选择本课的说明方法。师: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下定义 、作诠释、讲故事、画图表 、引用等,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例子作说明吗?下一堂语文课我们再深入探讨。 
  【评析:布鲁纳认为,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的创见发现、认知体验、情感体验、人生启迪,如果不及时加以整理和积累,很可能会因时过境迁而无处可寻。因此,此时宜引导学生趁热打铁,及时积累、迁移,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探究所得诉诸文字,转化为成果,形成人文积淀与经验技能。】 
  五、附:板书设计 
  17 麋鹿 
  外形奇特:四不像 
  角、尾巴、蹄子、毛色 
  生活习性:常在水中……繁殖能力低 
  传奇经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