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本研修>>教学资源
人人一堂公开课(陈文瑶)
发布时间:2019-01-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文瑶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课。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从小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文体特点,领悟议论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练习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文体特点,领悟议论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练习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读过许多成语故事,你知道这些故事吗?(出示:闻鸡起舞  悬梁刺股  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这四个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板书课题:说勤奋

师:同学们常在一起说班级的事、家庭的事、国家的事。你知道“说”是什么意思吗?可以换一个字吗?(谈、议、论)

师:作者是怎样议论“勤奋”这个话题的呢?

【设计意图:对于首次学习议论文的小学生,以熟知的成语故事和日常生活经验解题引入,能消除学生对此类文体的陌生感,拉近他们与议论文的距离,唤起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

作者议论“勤奋”,提出的观点是        ,然后用     

      这两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2.全班交流,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对于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填空练习不仅降低了概括主要内容的难度,也有利于学生理清文路,初步把握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三、细读事例,感悟勤奋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简单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司马光为什么能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呢?默读第2自然段,想想你从哪里可以读出司马光的勤奋。请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预设一:小时候勤奋学习

(课件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方法指导:抓住“躲”、“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关键词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预设二:长大后勤奋写作

(课件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方法指导:①看“警枕”视频。②对比感悟:你睡觉用的是什么枕头,感觉怎样?想一想,如果头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睡觉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议论文教学也应如此。对比想象头枕“警枕”睡觉的感觉,有助于学生深切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成就?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引导学生明确:作者正是用两个典型事例证明了: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的是“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习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学会阅读,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合作探究,深化中心

1.话题一:天资聪明的同学也许稍微认真一些就能取得好成绩,难道一定要很勤奋吗?(师适时补充伤仲永的故事。)

2.话题二:怎么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吗?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作本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讨论话题,深化对“勤奋”的认识和理解。】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读一读关于勤奋的故事,背一背关于勤奋的名言。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