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本研修>>教学资源
人人一堂公开课(蒋锡凤)
理想的风筝(蒋锡凤)
发布时间:2019-01-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夕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刘老师的乐观幽默、顽强执着和热爱生活,从中感受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3、学习课文列举典型事例、运用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和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作家苏叔阳深情地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板书: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点评:你很会概括,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回答,真不错。

非常正确,你上节课学得很扎实。还有谁能更完整地来说一说。

3、这三件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写得很精彩,写得很扣人心弦,感动。

** 和**都让我们接触到了一份感动。(板书:感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地品味这份感动,并且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份感动的。

二、学习课文4—9自然段。

(一)请看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4—9自然段,选择其中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谈谈体会,写写批注。

觉得自己体会得差不多了,还可以在小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取长补短,让体会更深刻。

现在我们来进行全班交流,交流的时候要说清楚你选择的是哪件事,令你感动的语句在哪里,然后再谈你的体会。

预设一:笑“谈腿疾”

1、抓住“笑”来说说刘老师的幽默乐观,请同学像刘老师那样说说“女娲造人”的故事。

*能听清老师的要求来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真不错

*能抓住“笑”这个细微的神态来谈自己的感受,你很会读书。

*我们也来做一回刘老师,谁愿意像刘老师一样笑着说说女娲造人的故事?

2、抓住“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这句话,通过朗读体会刘老师的学生的复杂情感,体会“泛”字的精妙。

*听完这个故事,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引读)

*这里刘老师的学生先后有哪几种情绪反应?笑-酸涩-尊敬

*你怎样理解“酸涩”?难以表达的、笑中有泪、脸在笑,心里难过……(朗读指导)

*为什么学生会有这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呢,你能完成这道填空题吗?

*说得真不错。老师要额外给你一个小任务。你把文中的泛字换成冒字,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体会一下,这样好不好?

*理解“泛”字用词的准确性。(慢慢地浮上来,蔓延开来,心底已有的隐隐约约的酸涩情感重新泛上心头。)

*“泛”字用词多么精准啊,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注意把微妙的情感变化读出来。

小结:在谈腿疾这件事中,刘老师是“笑”着说故事,同学们是听着故事“笑”,作者紧紧抓住“笑”这个神态,笑谈腿疾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的乐观幽默。

(板书:笑  乐观幽默)

继续交流。

预设二:转“写板书”

①细读第二句,为了写刘老师板书,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扣住“撑” “离” 三次“转”等词语感悟),

*你能抓住刘老师写板书时的动作来谈感受,真棒。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

*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刘老师很辛苦,很坚强……

*将一个普通的板书动作刻画地如此细致入微、生动感人 ,这就是细节描写。

 

写板书这件事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让你感动?

②抓住“一天要站上好几个小时”“年过半百”“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体会感悟。

③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刘老师写板书的辛苦、坚强与执着。而年过半百的刘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来读划线的句子?年过半百的刘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年过半百的刘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齐读)

小结:这次作者抓住了“转”这个动作,运用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刘老师的顽强执着。(板书:转 顽强执着)

预设三: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

1、 ①亲自制作风筝:很有生活情趣,有自己的爱好;

    ②亲手放飞风筝:品味“脸上漾出甜蜜的笑”,体会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理解字。(液体因太满而向外流。形容刘老师发自内心的快乐。为什么他放风筝时是那么快乐?(他放的是亲手制作的风筝;以残疾的身体放起了风筝是很不容易的;他觉得放起的风筝自由自在,自己仿佛也自由自在……)刘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中,他是那样的快乐。他流溢出来的快乐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③亲自追赶风筝:“笑着,叫着,”“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特别有信心,富有童心,特别顽强乐观。

你的脑海里出现了这幅图画了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读悟:刘老师是个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我的人。(意说明在挑战自我,他用残疾之身为学生作出榜样,影响教育着学生;笑着即不怕困难,乐观;叫着即表示心中的快乐;蹦跳着是一种忘我;喊着是一种自信,虽然我有残疾但我能做得很好……

*抓住刘老师追风筝时的动作、神态、语言,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你的脑海里出现了这幅图画了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特别会思考。读出了文字的深意。

*理解得很好,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

*一个“漾”字,你体会到什么?这就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刘老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特别喜欢笑,真是乐观自信的人。

*张老师也觉得放风筝最让我感动,除了亲自放风筝和追风筝,老师关注到,这风筝还是刘老师自己制作的,身有残疾却很有生活情趣,真是热爱生活的人。

*为什么他放风筝时是那么快乐?(他放的是亲手制作的风筝;以残疾的身体放起了风筝是很不容易的;他觉得放起的风筝自由自在,自己仿佛也自由自在……)刘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中,他是那样的快乐。他流溢出来的快乐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刘老师是个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我的人。(意说明在挑战自我,他用残疾之身为学生作出榜样,影响教育着学生;笑着即不怕困难,乐观;叫着即表示心中的快乐;蹦跳着是一种忘我;喊着是一种自信,虽然我有残疾但我能做得很好……

2、出示:

●亲自制作风筝

●亲自放飞风筝

●亲自追赶风筝

品味三个“亲自”:三个“亲自”,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让我们再来回顾这几句令人特别感动的细节,感受他的快乐:(指名读)

小结:放风筝时,作者笔下的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都透着快乐,我们也从这份快乐中感受到了刘老师有多么热爱生活。(板书:乐 热爱生活)

(二)小结过渡:学到这,你知道作家苏叔阳为什么能把文章写得这么感人了吗?

*作者通过“笑谈腿疾”“转写板书”“乐放风筝”这几个具体的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运用了大量的生动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一位幽默乐观、顽强执着、热爱生活的刘老师。

*我们一般写老师,列举的事例都与老师的工作有关,而文中这个放风筝的事例,写的是刘老师的生活,这个事例可以不写吗?

小结: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热爱工作,选取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写刘老师,能使刘老师的形象更全面,更丰满。

(典型事例 细节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目标: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明白“理想的风筝”的内涵,了解“边叙边议”的写作手法。)

(一)这样的刘老师让读者感动,更让作者苏叔阳时隔30年都念念不忘,来看他在文章最后写的这段深情的文字。

1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

2、字里行间你感受到的是作者的什么情感?

3、课文学到这,你能理解什么是“理想的风筝”,刘老师放起的是什么?是刘老师乐观幽默的性格,顽强执着的精神,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4、刘老师的一言一行也为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二)补充资料:

放飞了自己的理想,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来看看这段关于苏叔阳的经历,自由朗读,谈谈体会。

作者苏叔阳是个命运多绊的人,文革前他是一个大学生,文革来了,他沦为伞厂工人;就在苏叔阳创作上不断丰收的时候,他的身体却接连遭受病魔的袭击。1994年,他因为胃癌切除了部分胃,2001年因为肺癌切除了左肺,2004年又切除了脾脏,他同癌症抗争14年,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阳在69岁的年龄上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三)正是因为刘老师的影响,正是因为这理想的风筝飞进了我的心头,才有了我日后这样的人生信念。让我们捧起书来,和作者一起思念刘老师。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明白了刘老师是一个乐观幽默、顽强执着、热爱生活的人,感受到作者对老师的思念。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列举典型事例的写作手法,真是收获颇丰。   

作业:我们即将离开自己的母校,请你回忆一位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像苏叔阳一样深情地写一写他。

板书:                22、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幽默乐观

                 转写板书        顽强执着

                 乐放风筝        热爱生活

                 细节描写        典型事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