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本研修>>教学资源
我们身体上的“尺”
发布时间:2019-01-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汪娇美

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使学生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教学准备:

2人一把米尺、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前面几节课,我们认识了 “米”和“厘米”,并学会了用米尺或学生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你知道吗,在生活还有一些“特殊”的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视频1:嘉嘉的妈妈很能干,用了一种好方法,很方便的测量出了裤子的长度,是什么好方法呢? 瞧,妈妈是用什么来量一量的?

生:妈妈的一拃。

师:对,像妈妈的一拃,就是一把“身体尺”。生活中像这样,身边没有带尺子的时候,就可以用“身体尺”大致的来测量一下了,小朋友,是不是很方便呀?那你知道,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尺吗?

1:食指的宽。

2:一脚。

3:一拳。

师:这些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我们身体上的尺”。 (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认识我们的“身体尺”

1.第一次测量自己的“身体尺”。

1)介绍四种身体尺,依次出示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①出示图1:

师:先看第一把尺,这是哪把身体尺?

生:一拃。

师:伸出小手,手指用力张开,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是一拃。

(师示范,生模仿)

②出示图2:

2

师:这把身体尺你们认识吗?

生:认识,是一庹。

师:两臂伸直,两个中指指尖的距离是一庹。

(师示范,生模仿)

师:一拃和一庹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测量过了,请你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生填写一拃、一庹的数据。

③出示图3。

 

3

师:看,这把身体尺小朋友肯定也认识,叫一步。

④出示图4: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把身体尺呢,你们看,是一脚。

    这又是两把身体尺。

2)介绍测量一步、一脚的方法。

师:那么一步、一脚有多长?我们又该怎样来测量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播放视频2和视频3介绍一步和一脚的测量方法。

 

3)开展测量活动。

师:下面我们2人一组,相互合作、仔细测量、认真记录。

生:2人一组开始活动,填写表1。

师:指导、巡视。

1:

4)汇报、交流,分析数据。

师:小朋友量得很认真,都量出了自己“身体尺”的长度。郭老师收集了一些数据,我们来看一看。

①在电脑中现场输入女生数据,课件展示。

师:这是我们班一个小女孩的四把“身体尺”。这个女生的一拃大约是多少厘米,她的一庹呢?她的一步呢?一脚呢?

师:比一比,这四把身体尺中,最短的是哪把尺?

生:一拃最短。

师:最长的呢?

生:一庹最长。

师:再仔细观察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1:一庹,除了用“厘米”,还用了“米”。

2:只有一庹比1米长,其他三把都不满1米。

②在电脑中现场输入男生数据,课件展示。

师:郭老师还选了一个男孩子的数据,你们可要仔细看清楚啊!

师:下面我们把男孩子的数据和女孩子的比一比,我们竖着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男孩子的数据都比女孩子的大。

师:这是什么原因啊?

生:一个个子高,一个个子矮。

师:真的是这样吗?请这两个小朋友站起来。你们看。

生:哇,真的是这样啊!

师:这个男孩子个子高、人也大,真是脚大手大啊,所以男孩的四把“身体尺”都比女孩的长!

课件展示:

③说说“我们”的一拃。

师:仔细看看他们的一拃,女生的一拃大约是14厘米,男生的大约是16厘米,那你的一拃大约是多少厘米?

1:我的一拃大约是13厘米。

2:我的一拃大约是15厘米。

……

师:像我们这个年龄的小朋友,一拃大约是在14厘米左右。

④说说“我们”的一脚。

师:再看看他们的一脚,女生的大约是20厘米,男生的大约是23厘米,那么你的一脚呢?

1:我的一脚大约是21厘米。

2:我的一脚大约是24厘米。

    ……

⑤说说“我们”的一步和一庹。

师:那一步是什么情况呢?在自然状态下,我们二年级的大部分小朋友,一步大约是四十几厘米。而我们的一庹大约是1米20几厘米。

5)小结:

师:同学们,一拃、一庹、一步、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那么“身体尺”与米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那么,这次又该怎样测量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2.第二次测量自己的“身体尺”。

1)观看视频,讲清测量规则。

①播放视频4:

师:我们先来看看怎样量出1米大约有几拃?瞧,量到这里是7拃,看看剩下的部分是比半拃长还是比半拃短?比半拃短的就舍去不算,如果比半拃长就按一拃计算。所以,这个小朋友量出1米大约是他的7拃。

②播放视频5:

师:1米大约有几步是怎么测量的?瞧,走的时候要按照平时的样子走,一步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起步时,你的脚尖要对齐0刻度线。

③播放视频6:

师:1米大约有几脚?我们也来看一看。注意,脚跟要贴紧脚尖。

2)开始活动,填写数据,教师巡视。

师:同桌两人继续合作,边测量边记录,填写表2。

2:

 

3)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4)汇报,分析数据。

①汇报“1米大约有几拃”。

师:1米大约是你的几拃?

1:1米大约是我的6拃。

2:1米大约是我的7拃。

……

师:像我们这样大的小朋友啊,1米大约是7拃。

②汇报“1米大约有几脚”。

师:1米大约是你的几脚?

1:1米大约是我的5脚。

2:1米大约是我的4脚。

……

师:一般来说,1米大约有我们的5脚长。

③汇报“1米大约有几步”。

师:1米大约是你的几步?

1:1米大约是我的2步。

2:1米大约是我的2步。

5)记住“身体尺”。

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1米大约有7拃,大约有5脚长,大约有2步。也就是说,我们的7拃、5脚、2步都是大约长1米。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

师:1米大约有几拃?几步?几脚长?记住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利用身体尺大致的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啦!

(在板书上依次填写数据)

 

三、用“身体尺”量

1.选一选。

1)选择合适的“身体尺”。

师:要量课桌的长,选哪种身体尺比较合适?

生:用拃量。

师:要量教室的长,选择哪种身体尺呢?

生:用步量。

师:那么要量地面上这两个红点之间的距离,你选哪种身体尺?

1:用步量。

2:用庹量。

师:用步量方便还是用庹量方便?

生:用步更方便。

师:量黑板的长呢?

生:用庹量。

课件展示:

 

2)小结。

师:测量时,我们要根据物体的长短来选择比较合适的“身体尺”。

2.量一量。

1)小组测量。

师:这次是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听清活动要求:

课件展示活动要求

生:分小组活动进行测量,填写活动记录单。

2)小组汇报。(现场输入数据)

①师:说一说,你们小组量的是什么?

1:我们小组量的是课桌的长,大约是5拃。

2:我们一组量的是课桌的高,大约是6拃。

师:课桌的长大约是5拃,课桌的高大约是6拃,它们满1米了吗?

生:没有满1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刚刚我们知道了1米大约是7拃。所以它们不满1米。

师:是啊,大约7拃才是1米,所以课桌的长和高都不满1米。我们可以利用身体尺与1米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判断。

②师:其他小组呢?

1:我们量的是两个红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大约走了10步。

师:10步大约是几米?跟着老师一起算一算。2步大约是1米,再走2步又是1米,10步里面有5个2步,也就是有5个1米,所以10步大约是5米。

师:那这段距离是不是5米呢?我们来量一量。(播放视频7)

师:我们用身体尺量得的结果已经非常接近5米10厘米了,但是要知道准确的结果,还是要用尺来量一量。

课件展示小组活动情况: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进行大致的测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回顾反思

师:小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上我们到底学习了什么?

我们认识了“身体尺”,知道了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还学会了怎样用“身体尺”测量。

课件依次出现三组图片:

师:回顾测量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1:没带尺子的时候,用“身体尺”测量比较方便、比较快。

2:用身体尺很方便,但是会有误差,如果要得到准确的结果,还是要用尺来量一量。

3:我知道1米大约有我的几拃、我的几庹、我的几步、我的几脚。

……

 

五、应用拓展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你知道吗?在生活中用身体尺测量,还大有学问呢!我们来听一个科利亚的小故事。(边讲故事边翻页绘本)

    师:妈妈找到了她埋的箱子,科利亚怎么就找不到了呢?

    1:科利亚长大了,走的步子和原来不一样了。

    1: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

    2:妈妈的步子没有变化,科利亚的步子变大了,找不到了。

    师:走的就远了,所以找不到宝盒了。那怎么办?

    1:重新走一走,这次步子小一点。

    2:可以退回去找一找。

    师:是呀,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朋友的“身体尺”也会不断增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