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骑鹅旅行记》 | 课时 | 1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看动画片片段,想象故事情节。 2、快速浏览,了解故事大意。 3、通过阅读小说内容,能对人物建立初步印象。 4、能对人物性格进行简单评价。 |
重点难点 | 1、通过阅读,学会读懂童话。 2、通过阅读激发读书的兴趣。 |
教具准备 | 读本、多媒体课件 |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最近,我们读了一本好书,书名叫《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当你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你都想了些什么? 二、走进《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1、关注情节 (1)回顾主要内容 看一部作品首先可以了解它的主要内容,以便整体把握。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2)说说小故事名字 顽劣调皮的尼尔斯最后却变成了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好孩子,那么,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呢? (3)观赏动画片段《勇救大雁》 2、关注人物 读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我想每个人对作品中的人物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板贴:关注人物)。书中除了尼尔斯,除了狡猾的狐狸斯密尔,还有很多人物,比如:大雁阿卡、 猎狗卡尔、雄鹅莫顿…… 请你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谈谈对他的看法。 3、关注作者 拉格洛芙,瑞典女作家。生于1858年,3岁时因下肢疾患,行走艰难,主要靠书籍和会讲故事的外祖母相伴。1906年,年近50岁的她准备写一本适合儿童读的书。为了搜集资料,她忍受着腿疾带来的巨大痛苦,跋山涉水,认真研究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调查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童话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1909年该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来,在瑞典,上自国王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每个人自幼都阅读过这本书。该书还被译成50余种文字,在世界50多个国家代代相传,被誉为“21世纪必读经典”。 总结:本书将瑞典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的心灵的净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们回味无穷。让我们走近尼尔斯,走近经典,让书香伴着我们快乐地成长! | 活动三 观赏动画片段《勇救大雁》 活动一 小组竞赛:插图描述谁最棒 发生在尼尔斯身上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前次阅读活动中我请大家为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情节设计一幅插图。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大作拿出来,我们来开展一次小组竞赛。 出示比赛规则: 1、组内人人有作品,人人讲述完毕后就可以由组长在组牌上贴上一个苹果娃娃。 2、每组推荐一名画得最形象,讲得最生动的同学上台开展小组竞赛。哪个组的代表最出色哪个组就可以再贴上一个苹果娃娃。 |
课题 | 《骑鹅旅行记》 | 课时 | 2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看动画片片段,想象故事情节。 2、快速浏览,了解故事大意。 3、通过阅读小说内容,能对人物建立初步印象。 4、能对人物性格进行简单评价。 |
重点难点 | 1、通过阅读,学会读懂童话。 2、通过阅读激发读书的兴趣。 |
教具准备 | 读本、多媒体课件 |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
一、激趣导入 齐读课题,说说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指导阅读文章第一部分A 1.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你读懂了什么? (2)画出文中相关语句,说说尼尔斯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子? 2.学生汇报交流,老师点拨指导。 二、引导阅读文章第一部分B 1.尼尔斯睡得香甜的时候,身后发出来的响声却把他惊醒了。会是什么声音呢?假如你是尼尔斯,你会怎么想、怎样做? 2.带着自己的猜想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B 读一读,想一想:尼尔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学生汇报。 三、引导阅读文章第一部分C 1.尼尔斯被小精灵打得昏倒过去,读到这里,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2.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由地阅读“这个男孩子”的最后一部分。 3.生汇报。 | 自读小说第一章节 汇报交流说说尼尔斯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子? 带着自己的猜想再读小说的第一部分 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由地阅读“这个男孩子”的最后一部分。 |
课题 | 《骑鹅旅行记》 | 课时 | 3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看动画片片段,想象故事情节。 2、快速浏览,了解故事大意。 3、通过阅读小说内容,能对人物建立初步印象。 4、能对人物性格进行简单评价。 |
重点难点 | 1、通过阅读,学会读懂童话。 2、通过阅读激发读书的兴趣。 |
教具准备 | 读本、多媒体课件 |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
一、开题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阅读,我们知道尼尔斯因为捉弄一个小精灵,被他变成了一个小人儿。在那之后他骑着鹅,跟随着大雁阿卡以及雁群们进行了一段漫长而有趣的旅行,今天我们就跟着尼尔斯一起去旅行吧。 二、读读第2-15章,想想: 看谁提的问题最有意思、最有深度;看谁回答得最有水平,语言表述最清楚生动! 三、学生相互谈感受,找出有价值的问题。 1、大雁阿卡为什么同意尼尔斯跟随他们一起旅行? 2、尼尔斯怎样救下那只被狐狸叼走的大雁的? 3、在旅行中,尼尔斯跟随着雄鹅和大雁们都游览了哪些地方? 四、自读自悟,回答问题。 1、大雁阿卡为什么同意尼尔斯跟随他们一起旅行? 因为尼尔斯利用自己的智慧勇敢地救下了一只被狡猾狐狸叼走的大雁,所以阿卡同意尼尔斯跟他们一起旅行。 2、尼尔斯怎样救下那只被狐狸叼走的大雁的? 尼尔斯紧紧抓住狐狸的尾巴,把脚蹬在一棵树上固定住身体,然后在狐狸张大嘴的时候,使出浑身的力气使劲往后一拽。掉以轻心的狐狸被拖得后退了几步,大雁这才得以脱身。 3、在旅行中,尼尔斯跟随着雄鹅和大雁们都游览了哪些地方? 他们都去了厄兰岛、小卡尔斯岛、两座城市、塔山、胡斯克瓦尔那、美丽的庄园、梅拉伦湖、乌普萨拉。 | 活动一 相互谈感受,找出有价值的问题。 1、大雁阿卡为什么同意尼尔斯跟随他们一起旅行? 2、尼尔斯怎样救下那只被狐狸叼走的大雁的? 3、在旅行中,尼尔斯跟随着雄鹅和大雁们都游览了哪些地方? 活动二 自读自悟,回答问题。 1、大雁阿卡为什么同意尼尔斯跟随他们一起旅行? 2、尼尔斯怎样救下那只被狐狸叼走的大雁的? 3、在旅行中,尼尔斯跟随着雄鹅和大雁们都游览了哪些地方? |
课题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课时 | 1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 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
重点难点 | 1、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2、品味文章精警句段。 |
教具准备 | 读本、多媒体课件 |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
一、作品简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三岁起因病失去视力和听力,七岁起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奇迹般地学会了英语、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大学期间,她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不仅给残疾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以鼓舞。她1904年6月毕业于哈佛大学。1964年她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三、内容简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等等,她是多么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在海伦的求学生涯中,海伦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等等。海伦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 看课件做笔记 自由谈谈自己对海伦·凯勒的认识 先交流讨论自己的阅读体会,再指名学生概述作品内容 |
课题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课时 | 2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 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
重点难点 | 1、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2、品味文章精警句段。 |
教具准备 | 读本、多媒体课件 |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
一、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天美妙的时光,自读作品,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第一天 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亲人,友人) 第二天 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艺术) 第三天 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剧。(平常生活) 小结:三天的活动,虽是想象的,却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作者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写照。 二、品读精警句段,领会作者的精神世界 (1)、对人类的有爱情感 “首先,我想长时间的凝视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2)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我要用虔敬的目光凝视…………,向我揭示了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泉源。”(8页) (3)、对世人的真诚规劝 “我不知道本文读者中究竟有多少人曾仔细观察过在那个激动人心………..许多人有这种机会却没有很好地利用。” “然而有人告诉我,…………..,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 “这是多么令人敬畏的奇景啊,………….恐怕很少很少。” | 活动一 一起感受这三天美妙的时光,自读作品,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活动二 品读精警句段,领会作者的精神世界 (1)、对人类的有爱情感 (2)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3)、对世人的真诚规劝 |
课题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课时 | 3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 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
重点难点 | 1、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2、品味文章精警句段。 |
教具准备 | 读本、多媒体课件 |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
一、透视语言,体会思想感情 (1)、海伦·凯勒三天光明的日子里,她最急切看到的是安排在第一天的内容,她最希望看到的是……,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第一眼要看的是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而这其中首先“长时间凝视”的是她的启蒙老师,因为是她“打开了我的外部世界”,这是一个多么困难艰巨的任务,但靠着“温柔和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和任务”,海伦对她是充满感激而尊敬之情的。海伦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和智慧,表现了她对自己周围的人是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之情的。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美。海伦称其为“再塑生命的人”。 (2)、在作者能看到东西的第二天里,作者要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和 艺术博物馆,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表现了作者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的关注,显示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3)、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的泛音?海伦·凯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明确:海伦·凯勒的奇迹是在逆境中甚至可以说是在绝境中创造的。“绝处逢生”取决于什么因素?从人的本体角度来看,取决于一个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坚强不屈是海伦非凡生命的一个基点,而乐观向上的品质,更是她创造奇迹的源泉和亮点。 二、总结 海伦虽然身患残疾,但她的品性、人格却是美好的;虽然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但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从他们身上,我们悟出了生命的真谛:奉献、创造和奋斗。 | 精读作品,透视语言,体会思想感情 (1)、海伦·凯勒三天光明的日子里,她最急切看到的是安排在第一天的内容,她最希望看到的是……,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2)、在作者能看到东西的第二天里,作者要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和 艺术博物馆,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3)、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的泛音?海伦·凯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归纳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