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专题网站>>图书馆>>阅读指导课
五(5)《呼兰河传1》阅读指导课
发布时间:2019-02-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春霞

课题

《呼兰河传》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呼兰河传》的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爱 读书的良好习惯。 

2、初步了解作家萧红的故事。

3、初步品悟文章的情节。

重点难点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具准备

读本、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本书就是《呼兰河传》。 

二、出示图片(萧红),简介作者。

 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呼兰,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一位传奇性人物,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一生未向命运低头。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三、文章内容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四、对《呼兰河传》的评价

 1、夏志清认为“《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并给予《呼兰河传》很高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2我看完《呼兰河传》最大的感受:对,大爱以至于不过瘾,难受的不过瘾!童真,讽刺,冷漠,悲悯……

五、我们要用课余的时间去读这么一本好书。

 

 

 

 

看课件阅读作家简介,并对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摘抄记录

 

 

 

 

 

 

 

 

阅读内容简介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

1、知道作品的创作背景

2、了解小说的创作特色、风格

 

 

 

 

 

 

 

 

 

自由阅读作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