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学工作>>校本研修>>语文
切磋研讨 互勉共进 ——湟小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研究活动(二)
发布时间:2018-04-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东

切磋研讨  互勉共进

——湟小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研究活动(二)

2018410日,我们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研究活动。

本次活动先由王东老师和董小红老师分别执教研究课《天游峰的扫路人》和《理想的风筝》。王老师先让学生通过文本描述体会天游峰的高和险,接着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体会老人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性格。王老师让学生走进文本,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然后抓住老人的外貌描写,朗读感受到这是一位身体硬朗、和善可亲的老人。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扣住三次对天游峰的描写,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具体数据、形象比喻、侧面烘托。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三次有层次地揣摩人物形象的写词练习,最后扣住“一直伴我回到住地”,引发学生进行想象:这一路上,作者可能在想写什么?由此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进行内化与积淀。

董老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人物。课堂上,她带着学生们在文本中畅游,学生们在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过程,孩子们准确地抓住课文中的细节、词句,感受和体会到其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董老师对文本中几处细节的处理上。如在教学“谈腿疾”时,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老师问学生:刘老师以故事的方式谈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谈(教师板书“笑”)这“笑”字的背后,你们体会到的是什么?在学生们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再小结: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教师相机板书“乐观”)这样,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个“笑”就品出了隐藏在语言文字里的刘老师的精神。这样,在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中,在学生对刘老师形象的感悟中,我们感受到的是那扑面而来的语文味。

课后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从课的设计理念,教学设计和励课艺术使用等方面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评价与探讨。

路燕芬老师指出:两节课都能紧密结合竞成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学,带着准备和问题走进课堂,同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交流,表达自己的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让学生互学,在互学中取长补短,解决问题。课堂结尾,都对教材文本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拓展提升,从而发挥想象,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至课外。

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竞成课堂“三学六环”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和有效研究,推进语文课堂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