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湟里中心小学 陈文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人物的言行及所包含的意义。 3.理解课文的内容,朗读课文,口述故事。 4.理解寓言的含义。 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寓言”。认识吗?遇见的遇,拿掉走之底,换上宝盖头,便是寓,寓言的寓。“寓”有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呢?是讲道理的意思。 2.听过寓言故事吗?(说说学过的寓言故事,如《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等) 3.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每一个寓言故事都要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对!寓言,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4.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寓言两则。寓言两则,就是寓言两篇。第一篇叫做——(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揠苗助长。(指导读好“揠”) 二、初读 1.想不想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2.有两个任务(出示自读要求): (1)拼读生字,并在文中划出生字,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宋国 巴望 焦急 没白费 一大截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2)正音 三、学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焦急”,这个词什么意思啊,谁来说一说?(非常着急) 这个“焦”,是我们这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在田字格的哪个位置?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单人旁的撇的落笔在横中线上,在写这个字的时候,上下左右都要留空隙,第三横写在横中线上,四点要写在一条直线上)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们在习字册上进行描红,仿写,写的时候注意刚才说的那些地方,注意,头抬高,身坐正,脚放平。写一个就好。 2.写好的同学找一找,“焦急”这个词出现在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里。(第一自然段) 3.请你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从哪个地方可以体会到这位农夫特别焦急,自己读一读找一找,可以把找好的词语或者句子画出来。 4.交流。 (1)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理解“巴望”。天天去看,巴望着禾苗长得快些。你来试着读一读,把农夫这种焦急的感觉读出来。 不好……我听你读的农夫一点也不着急。你看看这个“焦”字,上面一只短尾巴鸟,下面架着一堆火在那烤,焦了。现在,这把火烧在谁的心里面啊?(农夫)谁再来试试? 真好……农夫可真着急啊,这禾苗怎么就不长高呢? 我们从“巴望”“天天”能看出农夫的焦急。 (2)可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你觉得这句话能表现出农夫的焦急,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 长了,可是为什么农夫感觉不到呢?(它是一点一点长高的,不是一下子长高的;禾苗长高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农夫天天都去看,他就感觉不到禾苗的微小变化了。)是啊,农夫昨天刚去看了,今天又去看,上午刚去看过,恨不得下午再去看,而禾苗只是在一点一点地微微的变化,他当然是看不见啦! 农夫实在是太焦急了,迫不及待地想要看见禾苗一下子长高,谁带着这种焦急的感觉读一读。 是啊,怎么不长高呢?怎么不长高呢?急死我啦,怎么办呢?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边读边想农夫的样儿,体会他的心情,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 5.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农夫的这种焦急,这种苦恼。 (二)第二自然段 1.农夫天天去看,天天去看,等啊,盼啊……可是,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他心里这个急啊。因为这个(板书:原因),于是,他决定,想个办法帮禾苗长。你想想,如果放在平时,农民伯伯会用什么办法帮禾苗生长?(浇水、施肥、松土、捉虫、拔草……)有道理!故事中的农夫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出示) 2.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农夫用的是什么办法?(拔禾苗、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他的这个办法(板书:箭头向上 拔苗)就是课题中——(揠苗)这两上字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说用——拔禾苗的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4.这段文字中有个成语,叫做“筋疲力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有气无力,连路都走不动了。) 你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呀,把自己累成这个样子!(他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大中午哇!火热的太阳烤着大地,农夫在 ;口渴了,农夫还在 ;腰酸背痛了,农夫还在 ;太阳下山啦,农夫依旧在 ;……怪不得,这一天下来,他累得——筋疲力尽。 (三)第三自然段 1.虽然很累,但农夫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个词看出来?(兴致勃勃)你来兴致勃勃地读读他的话。(指名读) 2.农夫觉得他这个帮助禾苗长高的办法怎么样?(总算没白费)力气总算没白费,什么意思?能不能用其他的说法,力气总算没白“?”(花、用) 一起乐滋滋地读读他的这句话,满满的成就感啊——“真把我……一大截!” (四)第四自然段 1.乐滋滋的农夫,觉得自己找到了个好办法,可是他的儿子却——很纳闷,你明白什么意思吗? 2.那农夫的办法效果怎么样呢?(板书:结果) 四、明理 1.禾苗怎么就枯死了呢? 2.农夫自己还纳闷着呢?我只是想让禾苗快点长高啊,我只是想了个办法帮禾苗快点长高啊,它怎么就枯死了呢?(板书:遵循规律,不急于求成) 3.刚才大家说的,总结出来就是“揠苗助长”的寓意:人有做事情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4.在我们的身边,有揠苗助长的现象吗?(以写字为例) 5.其实啊寓言故事,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个故事,他还留给了我们许多的道理在里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寓言故事就开始盛行了,流传到现在的还有很多很多,(出示练习8的成语)你看这些 还有这么多的寓言故事,课后呢,还请同学们把这些故事都找来读一读,不仅要会读,而且还要想一想在这个寓言故事中还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教学反思: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它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奥的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首先,我从《揠苗助长》的课题着手,引导学生质疑:揠苗是什么意思?揠苗能助长吗?那为什么还要揠苗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解文章内容。 其次,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做做动作,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什么叫“自言自语”?做做“喘气”的样子……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周围同学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而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