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大成课堂”的实施路径,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教学计划,2021年3月31日上午第一节课,六年级语文组开展了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先有陈文瑶老师上了研究课,然后是许永伟、李玲、徐红梅、许晓秋等老师认真进行了议课。 陈文瑶老师上的是六下第五单元的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本课课文很短,却寓意深长。陈文瑶老师在初读、读准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摒弃了烦琐的讲解,抓住了“辩斗”这一主题,让学生通过找含有“日”的句子,明确两小儿各自的言论,找出各自的观点和论据,相机理解“日始出时”、“日中时”、“探汤”等重点词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抓住“辩斗”,让学生角色扮演,进一步熟读课文,理解内容,加深感悟。通过论证“这个问题难还是不难”,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不能决也”的原因,感受两小儿敏于观察、敢于质疑的品质。通过让学生想象当时孔子的言行,想象孔子面对“孰为汝多知乎”的诘问时的表现,感受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的大智慧。这样,全班学生在读中思,在辩中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提高,遵循了“大成。同时,老师还抛出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面对孩童的诘问,孔子究竟会如何说如何做呢?课后不妨去搜集孔子相关的故事,或者,翻翻记录他言行的论语,找找答案。这样,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展开深度学习,将课内课外有机链接,学生们都非常地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