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师引导:同学们,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2)板书课题:母鸡。 (3)齐读课题。 2. 我们先来看一看母鸡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对母鸡有什么印象?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师引导:同学们在课下已经认真地预习了这篇课文。学习课文前,先读读这些词,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2)课件出示词语。 (3)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易错字指导 “孵”“警” (4)认识多音字“恶”。(出示课件) 孵:笔画较多,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边看边书空。 警:上半部分的“敬”字写得宽扁,下半部分的“言”字第一横最长。 二、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师引导:我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词语,现在请把它们送回到课文中,轻声读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课文写出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找出反映这两种态度的句子,用“_______”画出来。 (2)生轻声读课文。 (3)师指名读句子。(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4)师指名读句子,指导读出不同的情感。(全班齐读) 2.理清文章条理。 (1)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思考:根据态度线索分层。 (2)师指名交流。 示例:第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研读第1~3自然段。 (1)师引导: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而生动,很容易读懂。首先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1~3自然段,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2)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讨厌母鸡? (3)(出示课件)生交流。 课件出示: 因为母鸡( ),所以“我”讨厌母鸡。 (4)师提示:在书上圈画词句,并做批注,思考好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 师重点引导交流以下内容。 ①因为母鸡嘎嘎乱叫且没完没了,有时候还无病呻吟,所以“我”讨厌母鸡。 a.师: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这种感觉?(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改成到处叫,可以吗?) 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b.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引导:从哪个词语最能看出母鸡喜欢“无病呻吟”?(预设:如怨如诉什么意思?母鸡在抱怨、倾诉什么?) c.师:不光写了叫声,老舍爷爷还把他的感受写出来了,真是惟妙惟肖(生再读,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d.师指导朗读:是呀,这叫声多惹人烦呀! e.师小结:母鸡的叫声让人心烦,所以作者讨厌母鸡。还有别的原因吗?(生继续交流) ② 因为母鸡欺软怕硬,所以“我”讨厌母鸡。(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a. 师点拨:这只母鸡面对高大的公鸡,从不反抗,可是它却要去欺侮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会欺负其他母鸡。 形容母鸡的词:贬义词,形容鸭子:褒义词。体现讨厌。(语言有情感、有温度)指名读,评价。 b. 师小结:这只母鸡,不但叫声烦人,而且欺软怕硬,实在让人讨厌。这也是作者讨厌它的原因之一。 ③ 因为母鸡拼命炫耀,所以“我”讨厌母鸡。(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a. 师引导:“差不多是发了狂”拟人;“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鸡爱炫耀的特点,突出了作者对它的讨厌。 谁来读一读?读出讨厌。 谁来总结一下,老舍爷爷讨厌母鸡的原因。 b.比较不同。 师引导:同样写叫声,作者在《猫》这一课中,却是这样描写的。(出示课件) 师指名读,相机引导: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预设:喜爱)再读,读出喜爱之情。(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母鸡: 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猫: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读出不同的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生齐读。 1、这样的母鸡,你们也很讨厌,为什么作者又不讨厌了呢?找句子,划上横线。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 (过渡段,承上启下) 作者改变心思的原因有很多,让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