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学工作>>校本研修>>语文
五年级语文第二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1-04-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娟萍

《自相矛盾》是五上第六单元的一篇小古文,情节文字简洁,但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困难,能做到正确的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不容易。而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却让我们感受到整堂课简约却又不是华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身心愉悦的享受。这堂课也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一、独特的教学设计

赵老师先让学生读单元的篇章页,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接着用三句名言引出本文的作者韩非子,用人物介绍引起的学生的阅读期待,也顺利出课题,由于学生的“矛”和“盾”两种事物比较陌生,赵老师用视频将学生带入了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了解了这两种不同的兵器,然后用三个板块的学习,从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懂意思,了解大意、品读精妙、收获方法、收获道理三大板块完成文本的学习,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充满了语文味,让我知道了小古文的教学可以这么教,也可以这么学。

二、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古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朗读是学习小古文非常重要的一步,赵老师通过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通过让学生听录音、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学生等诸多形式,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停顿,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培养了学生朗读小古文的语感,使学生能够将古文读得古色古香,接着让孩子们回顾学习小古文的方法,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方法,如“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扫清文字障碍,读通文本。对于“之”难点字词的理解做了指导,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理解,这样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了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文言文语言的简洁,赵老师通过图文讲解,并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楚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说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从而明白了文本的道理:说话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要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三、方法迁移,落实语文要素

在小古文教学的最后环节,赵老师通过总结老者的秘诀,先抓住语言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白思维的重要性,最后通过拓展练手,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牛刀小试让学生从观察语言、动作、环境等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完成整个思维过程,回归了本堂课的语文要素的落实。

总之,赵老师的课建构了有效的小古文教学模式,让小古文真正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走近了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感受了古人的智慧、古文的魅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