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大成课堂教研活动在湟小举行 关于语文大成课堂研讨活动安排表 5月19日 时间 | 内容 | 负责人 | 13:20—14:05 | 研讨课《棉花姑娘》 | 张亚萍 | 14:05—14:50 | 研讨 |
| 请全体语文老师安排好课务,准时参加不误。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一、看图导入 1.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植物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出示:棉花,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可以用来织成白白的巾布。(师书空)(1-2人读)。你见过棉花吗?棉花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请生答:白白的、软软的、漂亮的棉花。(关注颜色,触感。) 因为棉花很美丽,所以大家都称呼她为:“棉花姑娘”(板贴,姑娘是女孩子,所以两个字都是女字旁),“娘”单独读作—第二声,放到词语里面—读轻声。谁来读好课题。(轻声读准了,中间略有停顿,声音响亮),你读出了棉花姑娘的可爱/温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出示图片)可是现在的棉花姑娘不开心了,它到底怎么了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102页/自读课文1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棉花姑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随文识字 读后交流: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有几个小节(6个),棉花姑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能按照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板贴 黑板上的三个词语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病。(学习“病”) 观察“病”的字形演变 “病”古时候是这样写的,字形像一个人痛苦的躺在床上,人和床都是竖着写的。病字旁就像这张床,上面的点提就像病床的两只脚,写的时候可别漏了。 这是丙字,病是一个形声字。 师:你生过病吗?生病的时候什么感受?(1人) 是啊,生病多难受啊,棉花姑娘也生病了,它该多难受啊!谁能带着难受的感觉来读第一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句。指名读(评1:你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评2:你读出了棉花姑娘生病难受的感觉)那么,是谁让它这么痛苦呢? (1)蚜虫。你们见过蚜虫吗?这就是蚜虫,可不是我们牙齿上的虫,是专门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我们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录音)。你喜欢这样的蚜虫吗?(讨厌)你能带着讨厌的感觉来读一读吗?(出示词卡:可恶的蚜虫) 可恶的,读得重重的,评:真讨厌啊,谁还想读?——听得出你也很讨厌这些蚜虫。把词语放进句子中我们再来读好它。齐读 (2)出示第二句:棉花姑娘现在这么难受,所以她在盼望什么?生:医生。 学习【医】: 出示“医”你会怎么记住这个字呢?(数笔顺、组词、加一加、换一换) 我会说笔顺: 三框儿,三框儿的字都要先写里面然后封口,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 我会组词: 医院 医疗 医术 医德 牙医 兽医 军医 中医 西医 读句子:学完了医这个字,让我们把生字送进句子里,再来读一遍。 你能读出棉花姑娘心底里的盼望吗?评价:听出来了,你非常渴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 指名读(预设1:读得不好,评:读长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老师给你一个停顿符,读的时候在停顿符那停一停就更好了。再请他读。评:这一次读好了停顿,别人就能听清你说的话了。预设2:读得好,评:你真会读书,把长句子都读好了!) (3)(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让我们一起读好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们生病了,有医生给你们治病!那棉花姑娘生病了,有医生来给她治病了吗?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了呢?(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出示甲骨文)那你猜猜这是什么字?为什么你觉得这是“燕”?最上面尖尖的部分就是燕子的脑袋,两侧是燕子的翅膀,下面部分是燕子的尾巴,就像汉字里的四点底。四点底还是燕的部首呢。看课文中的这个字也是四点底,(出示“然”)。 2.出示第二自然段:师引读“燕子飞来了,棉花姑娘说—”指名学生读: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师:你是在请求燕子帮忙吗?生:是的。 师:请你再读下面一句(棉花姑娘说:“你帮我捉害虫吧!”) 师:其他同学说说,你们喜欢文中的棉花姑娘还是下面的棉花姑娘?为什么? 生:文中的棉花姑娘。因为他说话的时候用了“请”,她很有礼貌。 师:是啊,当我们请求别人的时候,要用上礼貌用语“请”,所有请这个字,不能丢。 师:燕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师引读,生读燕子的回答。 师:我来采访下燕子,燕子,你是不愿意帮助棉花姑娘吗?(不是)那你为什么不帮她呢?(因为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师:哦,我明白了,原来燕子不是不愿意帮助棉花姑娘,而是帮不了。当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说“对不起”。 师:你还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呢?(在别人帮助我的时候我会说谢谢,跟老师打招呼我会说您好,求助我会说请) 生: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师:像这样,棉花姑娘说一句,燕子说一句,叫做对话,现在谁愿意来当棉花姑娘,谁来当燕子。老师来读旁白。很多小朋友都想加入我们,那我们分男女生再来读一读,女生读棉花姑娘,男生读小燕子。换一换,男生读棉花姑娘,女生读燕子。(你们都是小小朗诵家)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 (出示3.4段)啄木鸟飞来了,青蛙跳来了,棉花姑娘和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呢? (1)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2)请小朋友们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一读。 (3)哪一组愿意来给大家展示?其他小朋友认真做好小评委。 2. 师:这两位医生有没有治好棉花姑娘的病?(板贴)?问:树干是指树的哪个部位?齐读树干。干这个字还是个多音字呢?当它读gan的时候还可以组什么词?(当它读gan时,大多表示做事)当它读干时,又可以组什么词呢?(读gan的时候,大多表示没有水分)啄木鸟把树干里的害虫捉的——(出示:干干净净),可它呀,却捉不了棉花身上的蚜虫。它没帮上忙。 3.师:那青蛙呢?(板贴:田里)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棉花姑娘请的三位医生都不能帮助棉花姑娘治病,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来了一群圆圆的小虫子(出示第一句话),指生读。 这些圆圆的小虫子是谁?(七星瓢虫) 可是棉花姑娘可不知道?于是她惊奇地问——(惊奇?)你能惊奇地来读一读棉花姑娘说的话吗? 听了棉花姑娘的话,小虫子说——,谁来做做小虫子来读读这句话呢? 3. 我们来认识它的名字吧:瓢。葫芦一剖为二为瓢,瓢可以用来舀水,因为七星瓢虫和瓢的外形长得很像,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天上的七颗星星,所以叫做“七星瓢虫”,再次齐读“七星瓢虫”。 3.学习“七”:七简单吗?它的第一笔是“横”,不能写成撇。介绍完七星瓢虫,现在你知道它是吃哪里的害虫了吗?(板贴:树叶上)它是蚜虫的天敌,一天能吃一百多只蚜虫。 4.(出示第五幅插图)七星瓢虫的本领真大,不久,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长出了——,吐出了——,你们看现在的棉花姑娘美吗?美就美在她的颜色。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出示第六小节。自己读读这一小节,找一找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划出来。你找到了吗?(碧绿碧绿,雪白雪白)。 2.自己读一读这两组词语,你觉得哪一组词语写得好,为什么? 生:用了叠词,叶子变得更绿了,棉花变得更白了。 师:ABAB式的叠词,你还知道那些? (1)运用叠词就把颜色说得更加鲜艳了。 (2)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故事美好的结局吧。 四、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今天我们写:奇 ,请小朋友们先观察一下这个字,它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有哪些关键笔画是我们要注意的?伸出你们的金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书写口诀:上大并不大,三笔捺成点,长横要穿插,竖钩要挺直。 2.点评 3.评价:一看,二写,三对照。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棉花姑娘》,知道了棉花姑娘生病了,分别请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来给她治病,可是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只会捉田里的害虫,最终棉花姑娘的病被七星瓢虫治好了,因为他是吃树叶上的害虫的。 5月19日下午第一节课,张亚萍老师带着一(3)班的孩子一起学习了课文《棉花姑娘》。课文是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低段的教学要求和本文的特点,张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认字,学生体验情感,指导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角色的内心世界。这一堂课上得非常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课堂轻松、活泼,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音频、多媒体等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以自己生动的语言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乐学。在学习课文时适时地利用精美的,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识字方式多样、有效。在教学生字上有侧重点,并不是面面俱到。张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并有记字方法的反馈,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燕”字的教学中,结合图片和字理,一下就能记住燕的字形和特点。

三、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张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读文,使学生积累了规范而又富文采的语言,又能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整堂课,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分别用了学生自由读,在指导重点段落时又进行男女生对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帮助学生体会请别人帮忙那种请求的语气。表演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以情导读,以情促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让学生在课上很愿意朗读,就逐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触摸文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学语文是快乐的,在张老师上的这堂一年级语文课上,我相信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一快乐。 张老师上完课后,分别由每个年级组老师代表进行了评价,内容如下: 一年级:张老师在上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在不断地磨课中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态度严谨认真,在一次次的磨练中,能够关注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指导学生写字时要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二年级:上课节奏略快,应该稍缓一些,挑选生字的还应该斟酌,最好是选两个更加有特点的生字来范写,比如说“病”和“医”,它们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三年级:分角色朗读时,应让组长分配任务,让小组分工更加明确。学生能够清楚介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四年级:整堂课行云流水,学习方法多样,通过比较句子理解礼貌用语,比较词语感受叠词的魅力,评价语言丰富恰如其分,让学生评价学生,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但是结构安排还要更加合理化,不能前紧后松。 五年级:低年级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健全,说话往往还不够连贯、完整。针对这一情况,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听清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后,用完整的句子进行回答,并要求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六年级:在教学时问了孩子“碧绿碧绿”“雪白雪白”为什么不用“碧绿”“雪白”呢?孩子回答得也很好,但是如果在这里,拓展一下“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呢?”或者可以出示: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 ),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