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学工作>>校本研修>>语文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娟)
发布时间:2022-06-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萍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一种对话”。对话,体现了阅读的目的和本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疑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我想,阅读课的教学首先要保证学生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其对话的内容至少包括:读懂了什么,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获得了怎样的思想启迪,享受怎样的审美乐趣。所以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理清顺序的基础上,学习被捕前和被捕时部分,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通过抓重点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加深领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第二课时,则着重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对重点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的理解。感悟李大钊在法庭上为什么能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同时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为了党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的情感熏陶。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清明节的意义

同学们,中国传统有一个特别的节日,叫清明节,你们知道清明节有什么意义吗?(清明节,我们拜祭先人,献上鲜花,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怀念。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个伟人,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第一人李大钊同志。许许多多人,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缅怀李大钊同志,这是“民族魂”网上,人们给李大钊同志的留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作者的回忆,走进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以情为导线,通过谈话和“民族魂”网上人们悼念李大钊的网上留言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情感基调,并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思考;作为女儿李星华,忘不了的到底是父亲的哪些事?

2、交流:

(1)认读生字新词:含糊、严峻、瞅了瞅、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舅姥爷

(2)读准多音字:披散散步勉强待了一会儿

(3)读了课文后,谁来说说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她在文中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给予学生静读课文的时间,深入思考,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读课文,说事件、逐步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李大钊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读后交流)

2、是啊,作为父亲,他是慈祥的;作为一名革命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他是伟大的。让我们来关注被捕前他对母亲说的一段话。

出示句子: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父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对母亲说这段话的?出示句子: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2)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当时的局势越来越严重?

学生汇报:

每天工作早出晚归。烧掉一些书籍和文件。

与平时对比,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工友阎振三被抓。

(3)师出示资料一:当时的一些时代背景

(4)师出示资料二:李大钊工作的一些介绍。

3、局势越来越严重,危险正在一步一步地逼近,联络员被抓,下一个被抓得就可能是共产党的负责人李大钊了。可父亲的朋友、母亲劝他离开的时候,父亲却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4、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李大钊与妻子的一段对话,第一句话承上启下,父亲说的话虽不长,但“言为心声”,四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不能离开。这段话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在研读文本时情感体验的重点内容。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处理过程中,我依循文脉和学情,将教学的重点段放在第七自然段,让孩子、战友、母亲、亲人反复劝说父亲离开,与父亲的坚决不离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次突出李大钊

的革命品质。)

5、过渡:危险真的到来了,4月6日的早晨,宪兵带着阎振三来了。自由读“被捕”的一部分,看看父亲又是怎样的表现?

(1)出示:当父亲被捕的时候,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2)从被捕时李大钊那惯有的严峻态度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保持革命者的尊严。

(3)有感情朗读8--17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这个部分中,课文直接涉及李大钊言行的只有第1117自然段,其余部分均为对女儿星儿和敌人的描写。其中,对敌人的描写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课文通过将李大钊的言行与女儿的害怕、敌人的残暴进行对比,来烘托人物的形象。因此,我将“被捕时”这一教学过程做弱处理,通过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

四、回顾拓展、练笔升华。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李大钊被捕前,和被捕时的两个片段,一个高大的共产主义者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李大钊离开我们已经是82年了,如果让你在网上悼念的地方,段留言,你会写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小练笔,交流。

五、课后作业

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登录“民族魂”网站,表达自己的心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