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二次教研活动 为了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大成课堂”的实施路径,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教学计划,2022年11月16日上午第二节课,六年级语文组开展了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先有许永伟老师上了研究课,然后是本级组李娟、刘伟丽、赵文娟等老师认真进行了议课。 许老师的课强调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教学时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许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和执行了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觉地把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融汇在以后的生活中,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习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教研不仅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既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又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19 只有一个地球 1.会写“莹、裹”等 12个生字,会写“晶莹、摇篮、壮观”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重点 1.默读课文,学会抓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课件出示象形文字:母。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母亲”的“母”)看到这个字你们会想到什么?(妈妈)除了自己的妈妈,你们还会把什么也称作母亲呢?(祖国、地球)我们还可以把地球称作什么? 2.课件出示宇宙中美丽的地球图片。 这个在浩瀚宇宙中美丽的星球,就是地球。地球不仅是人类的母亲,还是所有生物的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地球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了解科学小品文。 2.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读完课文,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地球? 3.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字词。多种形式读记生词,正音。 (2)课件出示关键句子,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板书:美丽壮观)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板书:渺小) 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板书:资源有限)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板书:无法移居) 指名读,正音。试着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 总结:美丽的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它提供给人类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地球被(过度开发会造成破坏),这时,人类是(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地球)。 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只有一个地球) 3.再来读一读课题,作者在强调什么?(地球的不可替代,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无比重要。) 过渡:在茫茫的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球,适合人类居住的真的只有一个地球吗?作者在文中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让我们来看课文的5—7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体会“无法移居” 1.出示5—7自然段,指名分段读。 (1)作者的疑问在哪里?指名读问句: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作者回答我们了吗? (3)文中,作者先提出问题,引起我们思考,再回答这个问题,以强调这一部分的内容。 2.出示6、7自然段,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回答的。 1.默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为了说明“无法移居”,作者用了什么方法阐述的?、 2.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圈出关键词语。 3.组织交流,相机点拨。 (1)预设:用了2种方法来说明,一是证明的方法,二是提出设想。 (2)过渡:先来看作者是如何“证明”无法移居的。 (3)出示第6小节。 ①去掉“至少”对比读,体会“至少”的含义和作用。 师:“至少”强调了什么? 这个词说明“四十万亿千米”是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这是能够证明的最大范围。 ②出示资料:作比较理解“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大小,以目前飞船的速度来估计,四十万亿千米大约需要航行7万年的时间,光以30万千米每秒的速度要跑4.2年。 ③小结: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如此广大的宇宙空间里已证实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作者强调,(引读)“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4)过渡:科学家已经证明,移居别的星球是指望不上了,于是,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别的设想,例如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①对于这个设想,我们来看一段资料:美国的“月球基地”设想 ②出示资料,自由读,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能得出什么结论? (5)“再说”这一句,让你有什么感想? (6)小结:所以,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当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地球时发出由衷地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他为什么说地球容易破碎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2、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3)完成补充习题1到3题。练习册的基础练习。 (4)思考课后习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