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倾诉 “孩子很喜欢玩乐高,一玩就是很久,我跟他说好了每天作业完成后看一会儿书,可是他总是在玩,每次都要催他很多遍,那天我实在忍不住发了脾气,结果孩子不高兴了,把书一丢,坚决不肯看,他没有时间观念怎么我提醒他他还生气呢。” 家长越催孩子越不干,说明家长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是一味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干预,这也是大部分父母烦恼的原因。遇到孩子掉链子的情况,很多家长总是急于去纠正和改变,希望孩子一夜之间就能完全按照计划执行。一旦孩子做不到,家长就容易着急和情绪失控。父母要找到正确的方法监督孩子,才能避免成为催促孩子的闹钟,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 你是钟摆型父母还是闹钟型父母? 闹钟型父母追着孩子干这干那,往往同一件事情要催上三四次,鸡飞狗跳,闹声喧天。一听到父母开口,孩子就像听到闹钟响一样,只想把它按掉……这样的父母一般比较强势,把孩子的所有时间都排满,而且一件事往往还要提醒个三四遍。希望孩子跟着自己的计划来,对孩子的要求是服从和听话,容易忽略孩子的实际情况。就算孩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父母的第一反应也基本是拒绝接受,没有灵活变通,会强制要求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和决定。 钟摆型父母划定劳逸结合的时间进度以后,给孩子提供稳定的时间预期,不多说,不少说。孩子一听到父母开口,就知道又到了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事,如果不执行计划,属于自己的时间就会白白地流走。这样的父母懂得孩子的人生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父母只能提醒时间的流逝,却不能催促孩子。他们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认识时间管理的意义。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哪种父母,可以做一下最后的小测试哦! 多做钟摆型父母,少做闹钟型父母 钟摆型父母会引导孩子做好计划,过程中做好监督和确认,像孩子的顾问,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策。而闹钟型父母只重视结果,如果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容易焦虑以及不停地催促,像公司的领导,喜欢下达命令。 很多时候,家长的烦恼就是孩子不听话。但孩子不是机器人,不可能一个方法就立竿见影。如果孩子的逆反心理比较重,一时半会儿纠正不过来,家长不要着急,尝试用“选择”代替“命令”。 比如,在前面的案例里,孩子想玩乐高,家长可以让孩子进行选择:“妈妈理解你想玩乐高,但需要你做一下选择。如果你现在用了读书时间去玩乐高,那就需要相应扣除本来的自主休闲时间。那么你选择读书还是玩乐高呢?”如果孩子选择玩乐高,就让孩子用计时器计时,看花费了多长时间。如果不愿意扣除自主休闲时间,那就要求孩子按照计划表执行阅读安排。 个别孩子既要玩乐高,又不想减少自主休息时间。这时候,父母要坚持,如果孩子仍然不愿意,甚至闹情绪,家长要尽量温和地坚持,过程中可以严厉一些,但不要情绪失控和大发雷霆。如果孩子情绪激动,那就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进行沟通。孩子慢慢会知道约定好的事情一定要遵守,哭闹也没有用,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就会逐步养成。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说出伤害孩子人格的语言,温和地坚持是为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他的。严厉但情绪不失控是为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讲道理的,时间管理是有原则的。 小测试 你是钟摆型父母,还是闹钟型父母? 对比自己的情况,是的打“√”,不是的打“×”。 1. 孩子的每日计划父母会和孩子一起沟通确定。( ) 2. 父母会尊重孩子每日计划的想法,并给予合理建议。( ) 3. 当孩子刚开始执行计划时,父母会给予时间的提醒,并逐步减少提醒的次数。( ) 4. 孩子不遵守约定好的计划时,父母会指出孩子的问题,但不会情绪失控。( ) 5.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不会生气地“以暴制暴”。( ) 6. 当孩子遵守约定时,父母会经常夸奖孩子做得好的细节。( ) 7. 当孩子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时,父母不会说:“你怎么满脑子乱七八糟的,别瞎想!”( ) 8. 周末和孩子外出时,会征求孩子的建议。( ) 9. 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时,父母不会第一时间训斥孩子,会先问孩子原因。( ) 10. 会提前和孩子沟通寒暑假的每日计划,并约定根据完成情况的分级奖励。( ) 统计一下,10道题里,你有几个“√”。如果超过7个,那就说明你是钟摆型父母;如果超过7个是“X”,说明你是闹钟型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