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德育天地>>活动快车
湟里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少先队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2-0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丹

湟里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少先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落实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作为提升学校德育水平的主要抓手,已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构建“尚志”德育体系,不断提升学校德育水平。

二、工作思路

贯穿“一条主线,两个重点”: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养成教育这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加强班级管理,二是注重养成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提升德育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工作措施

(一)规范常态管理

1.认真细致抓好常规管理工作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大力推行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为目标,全面践行“八礼四仪”要求,提高校园文明程度。

2.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把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二)加强队伍建设

1.专题学习

积极开展班主任(辅导员)例会,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开展培训,加强常规管理,坚持校外与校内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管理艺术。

2.活动交流

为班主任创建展示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的平台。根据上级安排和学校实际情况,组织班主任参加片、区级德育少先队研讨活动,学习优秀经验。鼓励班主任参加各类比赛活动,提升专业素养,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3.工作室推进

依托区校两级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深入扎实地开展德育少先队研究工作,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积极撰写德育少先队论文,继续参加上级德育少先队论文案例评选活动。根据考核要求,加强对名班主任的考核。

(三)推进品格提升工程

持续推进品格提升工程,积极申报市区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结合我校“尚志”德育目标,以劳动教育为抓手,继续推进尚志教育特色活动。

(四)开展主题教育

充分利用各大节日,如“3·5学雷锋日”、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等节日,结合学校德育工作任务、上级各项活动和班级实际情况,有计划地扎实开展各项活动。

(五)加强家庭教育

1.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开展家委会活动,组建新学期“爱心护学岗”,开展爱心护学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促进家校联系,共同提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水平。

2.做好学生家访工作。鼓励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开展大家访工作,切实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四、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举行第一次升旗仪式暨开学典礼。

2.收集“缤纷冬日——寒假生活”活动材料。

3.召开班主任(辅导员)培训工作会议。

4.出好新学期黑板报。

5.开展家长志愿者“爱心护学岗”活动。

6.竞善课程:我们的节日——元宵。

7.举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

三月份:

1.开展“学雷锋”活动。

2.庆祝“三八”妇女节,开展“感恩”活动。

3.“生命教育月”系列活动。

4.竞善课程:二十大精神宣讲(一)——思政学堂。

5.竞勤园开播。

6.六年级家长会。

四月份:

1.组织祭扫革命烈士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2.“绿色畅想”读书教育活动。

3.竞善课程:二十大精神宣讲(二)——重温红色经典。

4.开展片级少先队观摩活动。

五月份:

1.开展庆祝“五一劳动节”活动。

2.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

3.开展感恩母亲节活动。

4.竞善课程:二十大精神宣讲(三)——外出实践活动

六月份:

1.“庆六一”系列主题活动(一年级分批入队、六一庆祝活动等)。

2.班主任(德育)论文评比。

3.开展毕业季活动。

4.召开班主任(辅导员)年会。

七月份: 

1.收集和整理德育活动资料。

2.部署七彩假日生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