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学工作>>校本研修>>语文
一年级组第六次教研活动——小壁虎借尾巴
发布时间:2023-05-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静

  六月初夏,“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处处洋溢着盎然的生气。11日下午,张老师带着一(2)班可爱的孩子们呈现了一堂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教学课。张老师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教学内容紧扣重点,获得在场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知识性童话。主要讲述了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为了逃命而挣断了尾巴。小壁虎分别向小鱼、黄牛、燕子去借尾巴,但是它们的尾巴都非常有用,不能借给小壁虎。正在小壁虎难过时,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出了新尾巴。全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本文是继《小蜗牛》、《咕咚》之后的第三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除了运用学生已有的识字和阅读经验,还要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和联系上下文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

  课后,一年级部刘老师对第八单元教材进行解读,她从人文主题、单元构成、语文要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本课要继续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这项阅读能力。教学形式上可以更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读文,找到相关信息交流,互相补充。

  在教学中,张老师通过动作表演、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拨水、甩、傻孩子”等字词的意思,培养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她巧妙地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及语言迁移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每个小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作用这一科学知识。在观摩完这节精彩纷呈的教研课之后,各年级老师就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各位老师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感想、体会。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张老师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给我们带来了夏天的童趣,思维的理趣,充满温度。在这节课中,一(2)班的学生感受到张

  老师温暖的爱意,恍若麦芒初见春风细雨,在拔节、在成长;作为听众,我们也在欢声笑语中收获良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