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风采 教研促成长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大成课堂”的实施途径,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1月中旬,我校4位老师开展了第四次校级数学教研活动。 11月14日,董老师执教的四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并注意发挥小组互动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的展示自我,为学生构建合作学习的平台。注意了知识生成的方法的探究及能力形成的培养。 王老师执教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整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看得出她对教材的把控游刃有余,简单扎实而有效的课堂表现,让我们不得不说,王老师是一个有独到教育思想的人。课中,假设全是小杯时,就得用小杯替换大杯,王老师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扶学生上路,而在假设全是大杯子,就得用大杯替换小杯,这时,王老师主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上台板演,分享解题理由。这个扶一放,把假设这个策略充分的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练习环节,当有学生提出四把椅子不能够换一张桌子(1张桌子的单价是1把椅子的5倍)时,王老师没有回避,紧接着就给学生表现假设全是桌子的解题思路及过程,并提醒学生,两种假设都能够,可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力求简便。 11月15日,贺老师执教的二上《认识线段》一课中,让学生在课伊始,就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将毛线拉直,体验毛线由弯变直的过程,使学生对本课所涉及到的线段的一个特征一一直的,有一定初步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观察“画出的线段”与“拉直的毛线”,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线段,说一说、摸一摸身边的线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到线段的特点,使他们发现原来线段就在我们自己身边,这种体验让他们学起知识来兴味盎然。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给线段画一幅画,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线段特征的体验,初步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再让学生“折一折”并“比一比”,使学生感受到线段是有长短的,“连一连”,让学生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既练习了画线段,又能使学生初步体会“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给出三个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等等的操作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进一步完善对线段的认识。 11月17日,杨老师执教的二上《认识厘米》一课中,杨老师师娓娓道来,细致的引领学生掌握知识。接着通过用手比划一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睁眼验证一下、找生活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概念,这些活动都使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形成体验。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接着再学习几厘米,最后学习测量厘米的方法并让学生量一量。本节课共设计了3个练习,都是紧扣课堂内容而设置,且都非常好有一定思考的价值。可以说,整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使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本节课活动,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一次研讨,一次沉淀,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全体数学老师将在思索中感悟教学艺术,在交流中,升华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