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数据汇总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贺小藕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6-98页例1、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学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汇总,掌握常用的统计手段和方法。
2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感受数据是蕴涵信息的,不同数据总体所蕴涵的信息既有所不同、又存在关联,积累统计活动经验,体会数据的意义价值,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数据汇总方法,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难点: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过程:
课前:聊天(听了刚才主持人的介绍,你们可以怎么称呼我?小朋友们真的是特别善于倾听。你们是三几班的孩子啊?你们以前来这上过课吗?看来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非常优秀。你们知道吗,到了四年级的时候有个特别隆重的活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ppt)看,十岁成长礼。到时候会邀请全年级的小朋友上台表演节目,(ppt)瞧,这是上一届小朋友的精彩展示,如果是你的话,你想参加哪一类节目呢?请你先思考一下,然后拿起篓子里的小球来投一投。
看了这个投球情况,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会把这个情况汇报给学校(投球桶拿下去),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10岁成长礼开始,上课。
一、 问题驱动,产生统计需求
师:十岁成长礼不光有这样的节目表演,学校还会给每人准备一份小礼物。你想要吗?你能告诉我你的生日在几月吗?那就给你这个,你的生日是几月?
(教师询问学生的生日月份,赠送相应月份的书签。)
师:谁知道学校的赠送规则是什么?
生:我们的生日在几月份,就赠送几月份的书签。
师:按这个规则,学校要给全年级每位同学赠送一张,每个月的书签分别需要准备多少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什么信息?
生:需要了解
生:也就是需要知道全年级每个月出生的各有多少人。
二、 任务驱动,自主构思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全年级一共有( )人,(板书:年级)怎样才能统计出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呢?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谁有好办法?
生:可以把全年级分成( )个班级。(板书:班级)
师:分的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还可以把班级分成小组。板书:小组
师:你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年级分班级、班级再分小组来统计数据。像这样数据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分组,(板书:先分组)
师:那我们先小组统计了数据,怎么得到全年级的数据呢?
生:把所有小组的数据合起来就得到班级的数据,把一个年级各个班的数据合起来就得到全年级的数据。
师:这个过程就是汇总。(板书:再汇总)通过大家的讨论,先分组、再汇总的思路就很清楚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简单的数据汇总(贴课题)。
三、 经历过程,体验统计方法
1.按月分类,统计各月出生人数
(1)分组
师:在我们班里怎样进行分组呢?
生:我觉得分4组 可以
生:我觉得分3组 也行!
师:为什么不四人一组,分成十几组呢?
生:组数太多了
师:是呀,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组,这样为了现场统计方便,我们就分成3组。
(2)收集、整理数据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师:为了让活动有序进行,请听活动要求。
师:材料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那我们就开始统计吧。比一比哪个小组统计的又快又准!
各组长组织收集、整理数据。
(3)交流
师:下面请小组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收集数据的,以及从你们收集的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小组……
师:刚才我们三个小组都用了不同的方法收集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并把数据按照不同的月份来分类汇总,(板书:分类汇总)还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板书:分析思考),得到了很多不同的信息。
师:为什么三组同学都做了一样的事情,得到的结果却不太一样呢?
生:因为每组的人都不一样。
师:学生不同,就是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定相同。(板书:调查对象不同,结果不一定相同)
(3)汇总
师:怎么才能把3个小组的数据汇总得到全班的数据呢?
生:把3个小组的数据加起来。
师:怎么加?
学生口算汇总得出每月出生人数,教师填写班级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还要来检验一下全班数据是否准确,怎么检验?
生:把数据加起来看看是不是全班总人数。
师:全班一起检验对不对。那现在从这张统计表里你又知道些什么呢?
生:1月2张。2月3张……
生:我们班1月、2月、12月出生的人数一样多。(联系书签说)
生;我们班10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师:看来,有了数据,就可以用数据来说话了。现在我们班每个月份的书签各要多少张,知道了吗?(学生:知道了。)
……
师:想一想,如果换一个班级,会和我们班情况一样吗?
生:不一定。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
师:是啊,调查对象不同,所得的结果不一定相同。(指板书)
2.按不同标准分类,生成新的信息
师:再仔细观察书签,除了月份不同,还有什么特点。
预设一:学生只说颜色。
生:颜色不同,有蓝色、红色、绿色、黄色四种颜色。
师:是的,书签是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卡纸做的。为我们班制作书签黄色、蓝色、绿色、粉色的纸分别需要准备多少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按照季度分。
预设二:学生说到颜色和季度。
为我们班制作不同颜色的书签,各需多少张?那全班的这张表格又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指表格)
(贴季度表格)
师:第一季度多少人?第二、三、四季度呢?
学生口算,教师板书填写统计表。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班第二季度的人数最多……(联系书签说,二个就够了。)
师:是的,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我们把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板书:分类标准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4)迁移
师:现在有了我们三(1 )班的数据,怎么得到全年级的数据呢?
生:汇总各个班的数据就能得到全年级的数据了。
Excel表格出示:
师:这是课前老师收集的每个班的数据,就缺我们(1 )班了,现在把我们班刚汇总的数据填进去,你们报,我来填。
师:再把这些数据汇总起来,得到全年级的数据。我已经请电脑老师算好了。
师:从这张表格里,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10月
师:看来情况又有了变化。
师:指着ppt,那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现在学校每个月份的书签各要多少张也就知道了。
3.回顾反思,分享经验体会
师: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生:先分班级,再分组。
师: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这种方法呢?
生:数据比较多时。
师:是呀,
生:我学会了先分组,再汇总的统计方法。
生:我知道了……
四、 拓展应用,丰富统计经验
1.掷骰子游戏,体验数据的随机性
师: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学校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吧。
师:同学们,看我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骰子大家都抛过的吧,骰子有六个面,每个面上有一个数字,请你预测一下,你抛到的骰子哪个数朝上的次数最多呢?
学生预测
师: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亲自来试一试吧,请看活动要求。
师:先整理个人数据,在四人小组汇总数据,并填写小组活动单。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抛的这20次是什么样的情况,小组呢?
各组的情况怎么样的?谁代表小组交流一下。
生:我们小组4朝上的次数最多,单数比双数朝上的次数多。
生:我们小组3和5朝上的次数最多,双数比单数朝上的次数多。
生:……
师:实验结果和和你一开始想的一样吗?
生:每个数字朝上的次数不确定,每个数字都有可能最多。
师:如果把全班的数据汇总起来,会不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生:掷每个点数都有可能,次数差不多 。
师:根据全班同学单双数的分类数据,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其实统计就在我们身边,小到学校制定校服就需要把小组的数据汇总到班级,班级的数据汇总到年级,再由年级汇总到全校。大到人口普查,数据从村汇总到区,区到市,市再到省,省到全国。
五、 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啊!
2.实际运用,体验数据的作用
师:课前我们用一个一个投票的方式知道了我们班级参加各种节目的情况,现在学校想了解全年级的情况,用这种方法合适吗?(不合适)那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课后请把你的解决方案交给你们的老师。
师: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