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新课标,把握语文教学新动向,钻研统编版新教材,联系实际用好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素养提升,湟里中心小学于2024年11月8日开展乡村名师工作室(语文第二十一次)研讨活动。常州市语文教研员朱洁如老师亲临指导,湟里镇全体语文小学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陈文瑶老师执教的六上《故宫博物院》一课,课前先是用谈话旅游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通过浏览课文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四则材料的内容,以及明确两个学习任务,从而确定本节课的阅读任务。然后陈老师通过设置三种情境,层层深入,引领学生自主设计故宫博物院的游览路线,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深度实践。 

展示课后,先由陈老师对自己本堂课的执教思路进行阐述,是基于学习任务群和本校特色的语文研究课题,坚持语文立场,通过谈话旅游,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用浏览的方式,设计三种不同情境,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随后由听课的三位老师代表分别发表感想,路老师特别指出本课设计中的情境创设,辅以图片配合讲解是一大亮点。她最大的感受是舍得把课堂还给学生,舍得把时间给孩子。充分展现了大单元教学观念,彰显了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耿老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语文跨学科的实质,她认为陈老师在教学中设置真实的学习任务,紧扣教学目标,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索,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中实践如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取得真实有效的进步。曹老师认为陈老师设计多样语文活动,真切地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最后由朱洁如老师进行了总结性点评。她首先分享了前不久刚结束的两堂跨学科课堂,通过课例讲解,明确跨学科学习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分着学,合着用”的观点,“分着学”指的是学科内部的字、词等单项学习,“合着用”指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实现多科综合调动运用。以及教材内部存在跨学科资源,我们要学会运用好跨学科的元素。接着用三个“真”,总结陈老师的课堂。第一个是“真任务”,从导入部分的聊天、到朋友圈图片的选择,奠定了课堂基调,就是做攻略。陈老师精心选取了不同角度、季节、时间的故宫图片,具有代表性,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阅读期待。陈老师设置的任务群展现了逻辑关系和能力进阶关系,通过两次学生展评,能让学生从平面路线衍生到数学、医学等学科,全方位贴近游客需求。第二个是“真学习”,根据情境的不同要求,反复阅读材料,规划路线。第三个是“真合作”,朱老师着重表扬学生交流合作有激情,发言思路清晰。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议:学生评价时机先于老师,更能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教学开放度不够,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完成度也不同。现实生活的贴合性很重要,不断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多科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强化意识。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学科的边界,从来不是束缚我们教育视野的藩篱。当我们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推动学科融合,就彷佛为教育的广袤大地,注入了一股蓬勃的活力。湟小语文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研活动,推动老师们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扬起探索教育新境界的远航之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