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我们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区教研室马伟中校长的专题讲座:把握转变——从“应用题”走向“解决问题”。
马校长从理论的高度到具体教材中的例题解读,从课堂困惑——内涵把握——教材解读——教学建议四个层面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数学老师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解读教材分横向解读和纵向解读两类,要知道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做到三读:读教材,读教参,读他人教案。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的确对教材的理解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有意无意地按照过去应用题的方法进行教学,过多地关注解答结果,归纳题型;情境创设不充分或过分啰嗦,浪费了教学时间,影响策略的深入学习;对策略教学的认识不足,觉得学生已经会解答了,何必要运用策略。于是,出现教师讲得多,较少让学生独立思考,造成学生机械模仿解决问题的方法;形式上采用策略,没有真正把握策略学习的本质。使学生在具体练习阶段仍然不能灵活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马校长所讲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策略”的原意是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为实现这一课程目标,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基本数量关系的教学,第二重视策略意识的渗透,第三重视策略的合理选择。(X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