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发展中心>>德育天地>>家校互动
春季儿童保健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0-03-1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刘伟丽

防感冒和肺炎

春天是感染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儿童更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猩红热、甲型传染性肝炎和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要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按时接种疫苗。感冒似乎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小病。但对婴幼儿来说,随感冒而出现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由于机体防御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婴幼儿患感冒后极易合并支气管肺炎、喉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等病症。另外,感染和变态反应还可诱发风湿病、肾炎、心肌炎和肝炎等,因而不可麻痹大意。

远离哮喘

1、了解气候特点,适应气候变化,预防哮喘。冬去春来,气候由寒转暖,春季多风沙,昼夜温差大,时有寒冷空气刺激,均可诱发哮喘发作。

2、找出确切的过敏原因,回避或控制哮喘的过敏原及其触发因素,是防治哮喘的重要手段。

3、及时控制感染因素。春季呼吸道感染明显增多,病原多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这些病原作为过敏原被人吸入后可直接诱发哮喘,又可以破坏紧密相连的上皮细胞,使其增宽,外界其他过敏原则乘虚而入。如果反复感冒,则哮喘发作接连不断。

   

4、适当限制超量活动和运动。春季室外活动和运动相应增多,吸入过敏原的数量和机会也相应增加,哮喘就容易发作。

5、情绪因素、药物(如阿司匹林、某些抗生素、细菌疫苗、抗毒血清)和食物因素(如鱼虾、糖果、某些饮料等)都可能引起春季哮喘发作。避免情绪波动,用药和进食时多加注意就有可能减少或发作次数.

   

防治心肌炎

儿童心肌炎发病与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常见有太息(长出气)、乏力、苍白、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心前区痛、手足发凉等症状,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营养心肌和改善心肌代谢、纠正心律失常、调节免疫功能等。急性期的休息十分重要,轻症应注意休息,不要剧烈活动;一般病情至少应休息1个月或热退后再休息34个星期;有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者更应强调卧床休息36个月,待病情好转、心脏明显缩小时再开始逐渐活动。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加用免疫调节疗法,多辨证选用中药、推拿、敷贴及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儿童心肌炎预后大多良好,部分患儿可留有顽固性心律失常。症状消失后可以适量活动和锻炼,但应循序渐进,从小量开始,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和随诊,若再有感冒或胃肠炎时,一定要及时治疗和注意休息,以防复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