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园新闻
小学数学图形概念教学三步曲
——建构清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系列报道二
发布时间:2011-02-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xwzx

 

228,湟里中心小学全体数学老师集中在四楼多媒体教室,参加了本学期第二次课题研讨活动,戴校长、张春方副校长也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原常州市教研室汪履平主任亲临现场。大家首先观摩了任晓霞老师执教的六数《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堂研究课,接着由任老师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谈体会,并进行理性的解剖。

后与会老师结合研究主题发表意见,大家争相发言,各抒己见。一、教者根据教材拓展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向学生完整展示了长方形旋转形成圆柱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完整的空间观念,深刻认识旋转是得到立体图形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科学的展示给学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构建理念。二、认识圆柱的高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因为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的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一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教者设计了三个环节:认识高、标注高、测量高。先展示出三个等底不等高的圆柱,让学生感受到高的存在,激发认识圆柱高的欲望,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高是什么,怎样标注圆柱的高,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圆柱的高,进一步加深对圆柱高的理解。三、正因为教者在前面认识圆柱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手、口、脑,学生认识起圆锥可谓得心应手。教者从旋转直接引出圆锥,通过旋转把圆锥彻底呈现给学生。认识圆锥的高本是教学的难点,但因为学生对旋转过程的清晰理解,认识圆锥的高变得轻而易举,这一难点已不复存在,这正是旋转的魅力所在。

最后汪履平主任对本堂研究课进行了教学点评:一、变接受为建构,让旋转的思想贯穿教学始终。立体图形的教学,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的空间观念的薄弱,往往是教师一味的讲,学生机械的接受,在教学中很难得到有效突破。本节课,教者让旋转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建构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成功的进行了教学实施,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教学效果。平面图形的旋转是构成立体图形的重要方式,课的伊始,教者就通过旋转长方形小旗引出圆柱,看似随意,实则意蕴深刻,一下子就带领学生迈进了“旋转”的大门,为下面充分演示旋转,做好了前期的准备。接着借助多媒体演示,淋漓尽致的展示了通过旋转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建立了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在拓展部分,多媒体演示了不同的平面图形旋转,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旋转的奇妙魅力,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成功的搭建了一座桥梁,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二、变被动为主动,发现与分享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且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中开展活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习过程灵动起来。对于圆柱特征的认识,教者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没有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整合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 “发现与分享”成为整节课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三、变独白为对话,生成的课堂因发生而更精彩。“独白”式的教学,教师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体验,把教学理解为简单的问答,没有对问题的实质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本节课,教者采用“对话”式教学,与学生展开真诚、平等的对话,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发现、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围绕问题的核心,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深度探究。通过对话,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此外,学生还获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最真实的课堂。叶澜教授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不再是主宰, 本节课的教者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信息,及时调整,追求课堂活动的真实,再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再现生活情景。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实的思想得以充分暴露,不管是多数学生的想法,还是个别学生的想法,在本节课中都有机会展示。由于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出现的偶发教学资源,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巧妙地进行引导,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产生了许多有创意的方法,课堂教学也因此更加精彩。

汪主任最后强调,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特别是图形概念教学的三步曲:实物感知(要让每一位学生进行充分的直观感知)——数学特征认识(包括形状、大小、数量、名称)——数学判断(根据特征进行判断),进行教学,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会扎实而精彩,事半功倍!(薛仁良)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