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凸显数学价值
——建构清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系列报道三
3月14日,湟里中心小学的全体数学教师迎来了第三次《建构清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的课堂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原常州市教研室汪履平主任的亲临指导,戴校长、张校长也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大家首先观摩的蒋钘执教的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倍数和因数》,蒋老师大气、灵动、彰显智慧的教学风格得到了汪主任和各位老师的一致好评。
汪主任最后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一、数学活动要体现它的研究价值。本课第一环节将12个小正方形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分别根据拼法列出算式,接着那么36个甚至更多个小正方体能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呢?引发学生对分解一个数的研究的需要,体现了研究倍数和因数的必要性,同时,分解在数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二、数学活动要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研究需要,给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后,由于有第一环节分解数的经验和过程,学生先找出的是12的因数,因此将因数的教学放在倍数的教学前是顺应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的。三、简单数学问题简洁化。对于写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教学,直接引导学生从一倍数开始一一列举,简单的数学问题简单教学,不要把简单的数学问题复杂化。最后,汪主任提出,数学教学环节的设计是环环相扣的,要顺应着学生的思维来设计教学活动,学生的操作活动要能上升到理性的数学思考,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任晓霞 薛仁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