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园新闻
顺应有道,同化无痕——构建清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系列报道五
发布时间:2011-04-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xwzx

顺应有道,同化无痕

——构建清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系列报道五

    

48上午我校全体数学老师集中多媒体教室参加构建清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原常州市教研室汪履平主任亲临现场。大家首先观摩了王红霞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一堂研究课,然后进行研讨。“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是新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统计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能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信息,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大家有几点感悟:

1、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德育渗透潜移默化。统计教学是数学课程中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工作密切相关,我们要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更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价值。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王红霞老师改变了教材的预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这些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境,王老师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我国在参加奥运会,以及举办奥运会的一些数据变化,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操,让他们体会到祖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2、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在数学教学中迁移是我们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这节课在设计中王老师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比如在导入阶段,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各部分的名称,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在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把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让学生在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既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又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这节课中学生的活动比较多,通过电脑媒体提供大量的能主动探索的、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体验感悟的素材,使学生在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脑思考的主动性的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中,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展了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的能力。3、注重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使他们能可持续发展。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在具体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时,王老师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你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一般都能获得一些直接信息,能看出图上各点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销售量和最低销售量,这是表面的信息。紧接着王老师继续追问,从这些数据组成的折线统计图中,我们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呢?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销售额是在变化着的,销售上升的是几月到几月?下降的是几月到几月?不变的是几月间?这些信息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观察、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教师事先的预设并不能完全反映课堂的变化,没有预先考虑到学生会从一些角度思考回答。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差别,有的同学心里明白,但表述不到位,个别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表达的语言还不够全面,不够准确,还需要教师提醒与补充。其次是让学生独立制作折线统计图的练习量还不够,应该把学生制作完成折线统计图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达成,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要尽可能多留些空间给学生。这些在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自己好好反思与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掌控与应变的能力,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能更上一层楼。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们体会到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顺应有道;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化无痕。(薛仁良)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