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园新闻
实践 、感悟、建构——构建清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系列报道七
发布时间:2011-04-1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xwzx

418上午,我校全体数学老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参加了第七次构建清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戴校长和原常州市教研室汪履平主任亲临现场。大家首先观摩了蒋培华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一堂研究课,然后进行研讨。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基本理念也强调:教学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一改过去的教学模式,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的意图。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使整个教学过程锦上添花。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利用多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听故事,根据这一特点,老师把课的一开始富于有趣的《猴妈妈分月饼》故事情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展开课堂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数学课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课的一开始有了浓厚的兴趣,为后面作好了铺垫。二、利用整合教学,改革教法和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在上面的课中,学生从经验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来表示分数,深入认识和理解分数,用生活现象来认识分数和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之后,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习;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学会应用,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都是在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前提下完成的。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展练习面,快速提取大量信息在本课中,老师先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充分体验分数的必要性和分数的意义,然后再完成大量的基础练习,从而解决了数学课上练习量不够的通病。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和提高学习效率,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从而开阔思路。

对本节课在教学中的建议:进一步清晰教学目标,凸显核心价值。如可以在例题出现之前的复习与例题进行对比教学。系统备课,整体把握小学阶段中的分数认识的各阶段教学目标。用滚雪球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在设计学生群体的学习方式上我们要力求做到四个层面: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同桌交流;大组研讨;改进和改正。在本节课中虽然能适时对学生作业进行调控与评价,但是不能对有错误的作业及时改正交流与评价,对个别学困生的关注不够。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要多为这些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更好地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能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发挥最佳的作用。(薛仁良)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