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小学综合实践展示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
4月27日上午,武进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展示指导活动在湟里中心小学五楼阶梯教室举行。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成员以及各小学(实验学校小学部)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等七十多位综合实践骨干教师汇集一起,认真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钱新建主任也亲临现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并作了专题讲座。
首先由万丽老师给五(1)班的同学们指导了“创意,让生活更美好”。万老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合理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能具体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将问题转化成研究主题。
接着,横山桥中心小学的孙红霞老师为四(1)的同学们指导了第二个活动“研究身边的水环境”。孙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系列有关身边水环境的画面,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体验的回顾。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出问题,生成有价值的研究主题。整个活动中,老师的指导细致有效,特别体现在如何进行实地考察的方法指导上,因此,学生设计“小组实际考察计划”时得心应手。
最后,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钱新建主任为全体与会教师作了为题《小学综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三大关键要素》的讲座。讲座中,钱主任不仅仅能结合刚才两堂课对老师作出指导,更能结合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详尽的阐释。关键要素一 ,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之后,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两个层次的交流活动:这样安排,一方面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回忆自己过年的场景,唤醒记忆中的美好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主题的研究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人经历与体验的呈现,能使学生对主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丰富的内容细节为学生生成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提供了资源。关键要素二 , 帮助学生将问题具体化。经历了上述两个层次的交流活动,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到活跃状态,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能通过协商选定自己的研究主题,并形成研究小组。对于“年俗”这一内涵极为丰富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角度组织研究内容、形成专题。如按照衣、食、娱的线索分为着装和装饰中的习俗、饮食习俗、活动习俗等;或按照活动范围分为居家习俗和集体活动习俗等;也可以选择某项具体春节习俗开展全面了解和深入体验。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教师不要“牵着学生鼻子走”,更不要包办代替,给学生分派或指定专题,以求得所谓“系统性”。关键要素三 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活动方式。有了明确具体的问题,只是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而对于小学生来讲,知道“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因此,指导老师要在活动全程中高度重视活动方式的指导,并在开题阶段及早介入、引导学生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
对学生实践活动方式的熟悉和掌握,是判别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当比较熟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如研究性学习领域的文献研究(查资料)、实验验证(做实验)、调查统计分析(作调查);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领域的参观、考察、访问、宣传等;劳动与技术领域的设计与制作、生产劳动体验、家政等。知道这些活动方式各适合于怎样的活动内容、运用某一活动方式的基本要求以及相应的成果形式。
经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就能形成较为清晰的研究思路,比较明确地了解自己的研究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于他们树立活动信心、积极投入活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活动方案,才能真正做到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钱主任还强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开题环节起着激发活动热情、理清活动思路、全面规划行动的重要作用,必须引起指导老师足够的重视。要关注和突出学生的实际经验、具体问题和活动方式,努力提高开题课的质量和效率。本次举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展示研讨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推进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一步有效实施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 湟里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