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发展中心>>队旗飘飘>>课题研究
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3-05-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全国少工委五届五次全委会上,团中央陆昊书记提出了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锻炼强健体魄;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区少工委提出了“五彩靓武进”的品牌活动,践行少先队根本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比我校目前所实施的“五彩”少先队活动来看,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活动辅导人员等的不确定,以及活动主题、活动内容的交叉重合,活动年级的工作内容的不确定、不同年级工作、活动内容之间的无序性、活动目标指向与活动对象的不匹配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的目标——队员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很难有效而有序地实现。
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并将中小学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而又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少先队,应与课程改革同行,以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群众性、集体性、实践性的独特功能,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发挥其自下而上的教育作用。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也明确了少先队教育以学校少先队为实施主体,参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确定了少先队基层组织分年级的工作内容和活动建议,提示了不同年级工作、活动内容之间循序渐进的逻辑联系,既可以使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又具有规范性、指导性。既是检验和考核辅导员工作的标准和依据,也是检验和考核基层少先队工作的标准和依据。
“大课程”观同时告诉我们,只要具备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即可称为课程。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也有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所以,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课程来进行建设,把新课程主要的思想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活动方式引入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中,让活动时间得到保障,空间更为广泛,内容更为深刻。
可见,“五彩”少先队活动的持续、深入而又有序的发展,迫切需要“五彩”少先队活动课程化的建设
二、概念界定
“五彩”:是武进团区委在实践少先队根本任务中开展的系列活动,包括开展以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的红色行动;以追求快乐生活、提升自我素质为主要内容的金色行动;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行动;以培养“三创”精神、探索科学奥秘为主要内容的紫色行动;以关爱弱势伙伴、共享文明成果为主要内容的蓝色行动。积极开展“手拉手”活动。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我们认为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不是在课堂中通过授课来实现的,其育人效果必须在其参与、体验、感悟的基础上,经过其认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行,并通过行为外显出来。因此,我们力图用课程的方式构建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体系,以目标为统领,以分年级工作内容为根本任务,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形成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多元化的课程。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尝试用课程的严谨、规范、有序来统领学校“五彩”少先队工作,整合、设计学校原有的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从而建立有序列、有层次的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体系,由此,全面提升队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发展其个性特长,全面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地为每位队员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搭设提供展示自我、获取成功的舞台,使队员在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中尽显风采。
(二)研究内容
1、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基础的调查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点,其目的在于对当前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在本校的实际意义、少先队员和辅导员老师的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找准基点,明确方向,以促进本课题研究的高效开展。
2、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设计的研究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我校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考虑,制定出适合我校的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校本课程,明确校本化的各年段活动计划与活动内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构建由浅入深的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目标与内容体系。
3、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实施的研究
依据我们所构建的校本化的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致力于落实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的时间、场地,保障活动的制度等,探索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操作策略及具体方案,最终形成“五彩”队日活动备课手册。
4、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绩效评价研究
根据少先队活动的特点,我们更倾向于过程性评价。我们准备以人手一份的《“五彩”护照》作为评价载体。手册包括:学习计划、活动纪实、精彩掠影、对话辅导员等内容,体现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2——2012、6)
(1)进行文献研究,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确立研究的重点方向,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2)采用申报审核方式,组建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3)健全校级管理机构,对研究进行指导协调。
2、实施阶段(2012、7——2014、9)
(1)制订明确详实的阶段研究计划,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
(2)针对本校特点,编写适合我校的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校本课程,明确校本化的各年段活动计划与活动内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构建由浅入深的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目标与内容体系,探索少先队“五彩”队日课程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形成校本化的“五彩”队日活动备课手册,搜集典型活动方案和活动录像等资料。
(3)进一步完善课题目标,开展好各项活动,重视评价与反思,做好阶段性小结。
3、总结阶段(2014、10——2014、12)
按实施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收集典型活动案例和活动录像,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进行文献检索,搜索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对有关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及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研究资料进行元分析,确定本研究课题的着力点。
2、调查分析法。在开题初期进行,以我校为中心,重点调查当前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在本校的实际意义、少先队员和辅导员老师的需求等。
3、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将分别采用观察和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材料收集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进研究程序和方法,为课题的实施顺利进行提供信息,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
4、经验总结法。对于研究过程中运用和实施的有效策略,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提炼经验,形成理论,并形成相关的资源,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指向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将依据学校特色、地域特点,对学校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进行整体构思,形成相应的“五彩”队日活动目标与内容体系、活动资源及课程实施的策略。而就目前的查阅汇总资料来说,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尚未有较为系统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本课题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是需要全校多个年级共同实施才能完成的,整个课题的研究缺少现有经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我们期待着通过本课题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创造性研究,能对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的深入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阶段
成果
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
校本教材
队员体验日记
作品集
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专题网站
专题网站
最终成果
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
校本教材
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备课手册
备课指导手册
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活动专题集锦
活动集锦
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办一流学校,创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的目标,不断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连续五届获“区校长三年目标管理优秀学校”;十八次荣获“区少先队基础建设评比五星级单位”;还先后荣获“武进区少先队特色学校”“武进区主动发展示范学校”“常州市首批少先队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常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研究实践基地” “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首批中国少年儿童信息研究基地”“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科研实践基地”“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辅导员专业委员会实验学校”等称号。学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传统为少先队“五彩”队日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优势。
经过多年的研究,学校已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团队,一批骨干中队辅导员已脱颖而出,少先队科研的氛围浓厚,科研已基本成为许多辅导员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课题组核心成员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在“十五”“十一五”全国少先队课题研究中均取得显著成绩。
相关研究成果:
1、国家级“十五”、“十一五”少先队课题均已顺利结题,并分别获全国少先队科研成果报告类一、二等奖。
2、近年来,课题组成员两百余篇论文及活动、案例在全国及省市各级发表或获奖。
八、课题组织机构
(一)专家指导组
陆士桢 华耀国 柯 英 陈 膺 包丽娜 祁科郁 庄铠 储宁玲
(二)课题领导小组
李建福、李建平、张春方
(三)总课题组
组长:李建福
副组长:李建平、陈文瑶、刘伟莉
组员:余秋月、蒋锡凤、袁 琴、张志清、潘春霞
      李 娟、刘晔妍、冯菲菲、王 萍、白玉仙
      路燕芬、许晓秋、刘娟萍、吴兰芳、陈明珠
      刘雅玉、刘伟莉、王 东、钱春霞、许永伟
      薛 艳、李锡英、陈惠芬、陶 欢、王文霞
      李春香、王彩霞、王佳波、董晓红、蒋青月
          周一民、陈志强、崔晓东、徐忠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