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优秀班主任路燕芬
路燕芬,1971年9月生,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至今,长期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兼中队辅导员,在小学教学一线辛勤耕耘了21年。
21年来,路老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班,所带班级被评为“常州市特色中队”;学生郭秋萍被团区委、区少工委命名为“美德好少年”,姜如一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少先队员”;她辅导的《党啊,红领巾永远跟您走》、《热爱地球妈妈》等班队活动曾被评为区优秀团队观摩活动。
路老师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常州市骨干教师”、“武进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武进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个人”,三次获武进区人民政府嘉奖;撰写的《宽容——课改环境下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永远的辅导员》等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少年号角》、《常州日报》等省、市、区级报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少先队中队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任子课题组长)获全国二等奖,省级课题《苗苗儿童团——少先队分层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获江苏省少先队科研成果一等奖。她一直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她教研工作富于创新意识,管理工作扎实规范,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2003年所带的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被评为常州市先进教研组。因为班主任工作突出,路老师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两次被评为校“十佳辅导员”,2003年获“常州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路老师在她平凡的工作中一直追求着教育的幸福——2009年,面临当中层干部和当班主任的选择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当她的孩子王,因为她喜欢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是她的兴趣所在。
一、因为喜欢,心甘情愿付出爱。
21年寒来暑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学生,一天又一天,伴随着上课下课的铃声悄悄滑过,一个又一个孩子,连接着路老师的喜、怒、哀、乐。因为她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记住了孟子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更深深记住了于永正老师的“幼吾愚幼,以及人之愚幼。”在她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学生王阳,出生时是难产,有过短期缺氧,医生当时就告知家长可能对智力有一定影响。看着成绩单上一个个“红灯笼”,路老师知道这是一个特殊的孩子。果然,上课时,他木木地坐着;下课了,他呆呆地看着同学玩耍。怎样让笑容飞上王阳的脸颊呢?课堂上路老师总留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来回答,在他答对的时候,路老师带头为他鼓掌。他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老师喜欢谁,学生们往往亲近谁。同学们不但不嫌弃他,反而千方百计地帮助他。在小组讨论时,同学们对他“面授机宜”,然后推他为小组发言代表。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大方了,合群了。一次作文课,写的是《二十年后的……》,他写得异常认真,虽然文章并不长,虽然有不少错别字,但内容完整,语句通顺,他写了他亲眼目睹村上的联防队员抓小偷,于是萌发了自己也要当一名联防队员的愿望,在他的笔下,二十年后的他俨然成了一名联防队员……路老师毫不犹豫地给他打了高分,并且对着全班同学大声地宣读了他的作文,并对大家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大自然也一样,她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默默无闻的小草。如果你能成为一棵大树,就为世界贡献一片浓荫;如果你只是一棵小草,你也能为世界贡献一份绿意,这同样值得自豪!相信王阳会成为出色的联防队员!”
学生文君,家里突发火灾,她全身百分之五十烧伤,消息传来,路老师带领班干部发动全班同学为文君捐款,她自己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100元捐上。当文君伤好以后为自己损毁的容貌自卑,茶饭不思时,又是路老师拉着她的手,不断给她讲保尔柯察金、张海迪的故事,让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路老师用爱心、细心、耐心,不断续写着这样爱的故事。她用理解和接纳,成就着每一位学生的自信、乐观,她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母爱的温情里。
二、因为喜欢,努力追求教育的大智慧。
路老师知道,教师这个职业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一直是她不懈的追求。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先后自学了江苏省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大专课程和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课程,取得了本科学历。她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大师们的教育著作和相关教育报刊,坚持教育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队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搞——这是路老师“偷懒”的智慧。那些老掉牙的活动主题不是孩子们想要的,那无数次的操练也使学生厌烦。他们渴望——自己的活动,自己搞!每个星期五是每个队员的“快乐时光”,因为每周五有他们向往的班队课,每一次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主持人,大家轮着当,每次的主题,队委会提前一周讨论决定,也便于早作准备。什么“露一手”啦、“实话实说”、“怎样安排你的时间”等等,每一次活动都充满了趣味。设计方案、丰富活动内容,他们样样在行。
为了让书本滋养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们的一生打下亮丽的精神底色,路老师在班级长期开展“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她每月向家长、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也常常自己花钱买书送给学习进步的孩子,使得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并由此带出了一个个书香家庭,提升了广大家长的文化素质。
路老师学习魏书生老师的经验,在班级实行“一人一岗”制度,努力实现“班级人人有事做,班级事事有人做”。她班有“关灯员”、“信息员”、“路长”、“报刊收发员”等职务,一些后进生通过为大家服务,找到了尊严,树立了自信,得到了锻炼。
路老师不断摸索班级管理的新方法,尝试建立符合儿童个性的评价体系。她每月设立“红花朵朵开”、“闪闪的红星”等评比主题,一月一评比,并给家长送“喜报”,充分调动学生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路老师善于建立家校联系的纽带。她善于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家长们每天会在手机上看到路老师发来的信息,表现突出的好与坏的孩子的情况,她都会及时反馈给家长,以得到家长对她工作最大的支持与帮助,她把孩子们的闪光点放大、发扬,并及时把孩子们的缺点扼杀于摇篮之中。晚上,在家长QQ群里,她和家长们互动交流,分享家教心得,真诚地赏识优秀家长,让家长们感到,孩子不仅是自己的,也是路老师的!
2004年以来,路老师坚持写下了10多万字的教育博客,她记下了和孩子们的心灵故事,自己的反思和成长。其中的一部分教育随笔加以修改润色,得以获奖或发表。2005年9月和2007年6月,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联合湟小举行了两次现场会,路老师都参与了,和来自全国的辅导员老师分享了她的教育故事。
三、因为喜欢,所以收获幸福
看着一届又一届学生以优秀的成绩走出小学的大门,看着那些从刚入学时的稚嫩走向成熟,由懵懂到有主见,有思想,充满朝气的学生,路老师总觉得那就是一种超乎想象的人生享受。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样也是她这个班主任的成长历程,其间,她曾经为“学困生”焦虑、曾经为工作中的失败哭泣、曾经为学生的取得的优异成绩兴奋、曾经为相处中的一个个故事感动,这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平等对话,心灵与心灵的睿智碰撞。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在路老师的QQ好友中,有她每一届学生,每年的教师节或新年,路老师就会收到学生们发来的问候短信或贺卡,办公室桌上会有美丽的鲜花。
路老师爱的付出,得到爱的收获,她的努力收获了学生的爱戴和信任。当学生们看到《辅导员》论坛上有中队事迹材料时,留下了:“老师,谢谢您!没有您的栽培,我不会这么有信心地对待每一天的!老师,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您,因为您是我们最可爱,最可亲的路老师,我们永远爱着的路老师!!”的留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一个老师感到幸福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