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2、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训练要求。
3、根据书中的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介绍端午节的小短文。
教学重难点:把书中提供的相关资料,合理利用,重新组织,写成介绍端午节的小短文。
教学准备:端午节的活动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能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这些节日分别有哪些习俗呢?
再过几天,你们知道什么节日要到了吗?
是呀,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端午节。
可由生活实际入手,谈谈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都有哪些习俗,再来学习一般端午节全国各地都有哪些风俗呢?
二、 阅读资料,了解端午节。
1、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传说可多了,你知道哪些呢?
2、学生介绍已有的相关知识。
3、有为名叫胡瑞芝的小朋友找来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的读一读吧。
4、 学生阅读资料。
5、指名朗读每一条资料,及时补充、丰富资料的内容,使学生清楚明白。
6、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呢?鼓励学生谈出独特的习俗。
此处可事先布置学生预习,上网查一查有关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然后课堂上交流
三、讨论写法
1、 阅读课后习作指导,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2)介绍端午节的风俗
2、 指导写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这一天最主要的风俗是赛龙舟和吃粽子了,可你们知道:
(1)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吗?
(2)你见过那种场面吗?
(3)人们除了赛龙舟,还会干什么呢?
3、 指名说说人们赛龙舟、吃粽子的原因。
4、 点评。
四、当堂习作
五、 作文反馈
1、 表扬习作较好的同学
2、 讨论出现的问题
六、修改习作
1、 对照自己习作试改
2、 指名交流
3、组内交流、互评,师巡视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逢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棕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有些地方还举行划龙舟比赛……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绝望、悲愤之下,投入旧罗江,当地的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去打捞,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就变成为龙舟比赛。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从家里拿来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根据以上故事来看,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一种风俗习惯。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平时还要更多地去了解这些灿烂古代文化。
中国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我从小非常爱吃粽子,所以对“端午节”的印象非常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