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教学设计: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五
|
任课教师
|
徐红梅
|
课题
|
习作2,修改《拔河》
|
|
教学目标
|
1、通过阅读《拔河》这篇作文主,再根据自己的拔河体验, 了解其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2、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积极讨论交流后,认真修改作文, 并从中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
|
研究目标
(可从指导、撰写、讲评、评改等方面阐述本节研究课是否到达优化目标。)
|
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举行一次拔河比赛,从而真切地感受拔河比赛的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
教学重点
|
内容
|
优化措施
|
媒体运用(白板等)
|
认真阅读老师的批语,了解“眉批”和“总批”的内容 及位置,读懂教师的修改意见。
|
感受拔河比赛的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
观看录像,倾听录音,指导选材,开拓思路;阅读引路,投影仪出示习作片断,领悟写法。
|
教学难点
|
明确写好作文的具体要求。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资源设计
|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
1、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2、导入:有一位同学也参加了一次拔河比赛,并写了一篇文章,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
老师板书课题,揭示本次习作要求。
|
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作概述。
|
回忆拔河场面,再现当时情景。
|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
1、发练习纸,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写在该页侧的眉批栏中;“总批”一般用以指出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等整体方面的优缺点,写在文章的后面。“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改掉拿到作文本只看等第,不看批语的坏习惯。
|
1、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2、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异同,
|
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
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
老 1、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文章如何修改,可用钢笔在练习纸上作适当批注。
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组织交流。
|
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
四、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
1、老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是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2、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
|
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
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受益。
|
五、教师总结。
|
选择写得较有特色的作文,在班内范读。
|
学生评价
|
开拓
思路
|
课后教学反思
(从“研究目标是否达成?有哪些措施有利于目标达成?形成了哪些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再次利用?”等进行反思。)
|
本次习作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修改。应该说这方面的训练早已进行过了。本次习作修改的主要侧重的方面是:一要注意语文章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语句要删除;二要注意合理过渡,使得文章前后顺畅;三要注意突出重点,注意点面结合来描述活动场面;四是语句不可含糊不清。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眉批”和“总批”,让学生在品味、咀嚼中体会出修改的要点来。
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得知,大家对真实感受拔河很有兴致,因此,我联系了体育老师带领学生们举行了一次拔河比赛,学生们激动得小脸通红,兴趣盎然。因为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人物的表情、动作、自己的心理活动,都刻画的形象生动。
|
优秀例文推荐1:
《拔河》修改文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两队,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为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但是比赛用的绳子早已压在操场当中的两条白线上,绳子的中间.扎着一块红不条。
比赛开始了,“预备”裁判员大喊一声。双方队员抓起绳子。“嘟——”哨声响了,比赛开始了。你瞧,大力士“蒋世豪”,只见两脸通红,使劲的拉着绳子。再看,小个子“顾子凡”,他也不甘示弱,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我们双方互不相让,红布条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又向那边移。拉拉队也为我们加油,有的跳起来大喊,有的在那里指手画脚,为队员们打气。其中一个队员不小心滑了一跤。对方趁机而入,用力一拉,绳子就像对方移去,拉拉队也大声为我们加油,可我们怎么也拉不过来了,我们输了。
交换场地再战。这次我们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由王小强喊号子。你还别说,他还真喊的不错,不信,你听:“一二一,加油!弟兄们呀,齐心干呀!加油!经过几分钟的战斗,我们终于胜了。就在那时,拉拉队员围了过来,为我们欢乐。
我们明白了上次为什么输了,原因有两个,而最严重的还是我们没有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
优秀例文推荐2:
修改《拔河》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我高兴极了,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奔向学校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两队,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试试自己的力气。
我们欢呼雀跃地来到操场,别的班的同学也来凑热闹了,他们把我们围得水泄不通,都在一起议论纷纷。一天大粗绳子压在操场的两条白线上,绳子中间扎着一块红布条儿。谁能把绳子当中的红布条儿拉过靠自己一头的白线,谁就赢了。
“预备”!裁判员大喊一声。双方队员抓起了绳子。
“嘟——”哨声响了,比赛正式开始。我们双方互不相让,使尽了吃奶的力气向后拉。看哪,我们班的“大力士”——蒋世豪,涨得满脸通红,喘着粗气,身体向后倾斜,双手死死地拽住绳子,就像拽着野马的尾巴;就连我们的“小个子”——顾子凡也不甘示弱,脚下好像生了根似的,本来就很大的眼睛现在就瞪得更大了,还真有点“猛虎下山”的感觉。红布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又向对方一边移。拉拉队的加油声更响亮了,就连平日的“淑女”——史苏玲也不顾自己的“淑女形象”,扯着嗓门大喊:“一队加油,二队减油!”
渐渐地,渐渐地,我方队员松劲了,对手顺手牵羊。唉,绳子向对方移动,我们怎么也拉不过来了,我们输了。
交换场地再战。这次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身体保持不协调,用力不均匀,步伐不统一。我们决定由王强喊号子。经过几分钟的战斗,我们终于胜了。
对方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室,很是不服气。我们开心极了,兴高采烈地回到教室。操场上仍然荡漾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我们要举行拔河比赛。说完以后,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学生佳作欣赏1:
修改《拔河》
湟里中心小学五(5) 袁大国
今天上午,天气晴朗。老师走进教室,向我们宣告了一个好消息:下午要开展拔河比赛。安静的教室立刻沸腾起来。我高兴得连午饭都没吃好。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老师把全班同学分为两队,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想试一试自己的力气。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人山人海的操场。只见一条粗大的绳子横在我们面前。这条绳子压在两条白线上。绳子中间扎着一条红布条儿。双方只要能将绳子中间的红布条儿拉过靠自己一头的白线,就算谁赢了。
“预备!”裁判员大喊一声。双方队员立刻抓起躺在地上的绳子。
“嘟——”哨声响了,比赛正式开始,我们班的排头兵“王小刚”使劲地拉绳子,身体向后仰,压在绳子上,脚就像扎了根一样一动也不动。我们压阵的李星,他把绳子绕在腰间,背对着我们,用力地往前拉。虽然前后的人都是猛将,但中间的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有的鞋都被后面的人踩掉了,但还是在坚持着,用意志力战胜力量不足的劣势。可无论我们怎么使劲,绳子渐渐地渐渐地往对方靠拢,最后我们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我们上回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我们没有一起用力拉,就算我们的力气有多大,也不会胜利。而对方却用齐心协力,将力量浑然一体,就像一个人在拉一样,所以必定取胜。交换场地再战。这回我们吸取上回的教训。在比赛开始后,我们齐心协力。一起喊:“一二三!拉!一二三!拉……。”经过激烈的战斗,我们双方拼的难分难解。大家的体力呀接近尾声,可我们又想到上一轮的耻辱,个个精神抖擞,永不服输的精神,放手一搏,使出全身力气,终于把红布条拉到我们面前,我们跑着跳着欢呼着!
对方看我们高兴心里不痛快,要去再战。老师说:“这项运动,体力消耗很大,不能再做了,过几天你们在好好较量一下吧。”
学生佳作欣赏2:
修改《拔河》
湟里中心小学 五(1)彭 景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我高兴得中饭都没吃好。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全班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想试试自己的力气。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操场,只见一条大粗绳子压在操场当中的两条白线上,绳子中间扎着一块红布条儿。谁能把绳子当中的红布条儿拉过靠自己这边的白线,谁就赢了。
“预备!”裁判员大喊一声。双方队员抓起了绳子。
“嘟——”哨声响了,紧张的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们双方互不想让,使尽了吃奶的力气向后拉。红布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又向对方一边移。只见对方同学手背青筋暴出,拼命地拉着。他们有的一腿蹬开、一腿弓,有的两腿半弯曲,身子直往后压……站在我们队前的尖兵是小刚,只见他咬紧牙关,屏住气,脸憋得向个快要爆炸的红气球,两只脚就像钉子似的一动不动,身子倾斜得几乎快倒在地上。拉拉队激动得手舞足蹈,他们齐声大喊:“红队加油!”
渐渐地,绳子向对方一边移动,我们怎么也拉不过来了,我们输了。
交换场地再战,这次我们吸取了上次步伐不齐的教训,由汪强喊号子。经过几分钟的战斗,我们终于胜了。
对方不服,要求再战。老师说:“这项运动体力消耗很大,不能再战了,过几天你们再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