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教学设计
习作6 家乡的名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名人”,发现身边的“名人”,说说身边的“名人“。
2、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做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写,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拜访调查身边的名人,做好访问记录。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理解“名人”
1.(出示课件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人物,你们认识他们吗?你们为什么一眼就能认出他们呢?
2、引出名人。师阐述:什么样的人是“名人”。(哦,原来詹天佑、姚明、赵本山,他们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或是在某一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像这样的人就是“名人”。)(板书:名人。出示课件2:理解名人)
二、引导说话
1、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这样有一技之长的人。在我们班就有很多,邓老师对大家不是很了解,谁来介绍一下我们班里的小名人?
2、师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不仅我们学校里有很多名人,在我们的村子里、街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名人,如:养猪致富的“养猪能手”、生意红火的“烧鸭名厨”等。
3、课前我们去调查、采访了身边的名人,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1)说说你调查、采访了谁?你了解到他(她)的哪些信息?(个别说)
(2)师评议,小结,引出“典型事例”。(板书:典型事例 突出人物品质)(从你的介绍中,我知道了她的一技之长,知道了她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是通过你介绍的一件事情中知道的,这件事就是我们说的典型事例。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3)现在大家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来介绍一下你们了解到的名人吗?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吧!
(4)学生汇报。
(5)学生评议。(请大家认真听他的介绍,从他的介绍中你知道他介绍的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抓住什么典型事例来说的?)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会抓住名人的典型事迹来介绍身边的名人,如果我们把所说的整理成一篇文章定会是一篇写人的好文章。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写名人的文章。
三、例文学习,领悟写法
1、出示例文《烈日下的送水老板》。(出示课件3)自读例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抓住人物的哪些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的?
2、交流。
(1)这篇文章是抓住人物的哪些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的?
(3)在叙述典型事例时小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从中你体会到人物的什么品质?(板书:细节描写)
3、小结。(写身边的名人,我们要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写,才能突出人物的品质,如果还能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我们的文章就会更生动、具体了。)
过渡: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来完成我们的习作6。
四、审明题意,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习作6的要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用笔划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的审题所得。
(1)同学们,通过审题,你知道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补充板书:习作 6 家乡的名人)
(2)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篇写家乡名人的文章写好呢?(像例文的小作者一样,能抓住名人的典型事例来写,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我们还能运用细节描写,我们的文章就会更生动,更具体。)
五、学生写作。
学生静心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优秀例文推荐1
家乡的名人
巴金、霍金、钱学森……这些名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我们家乡无锡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交通协管员,他就是老秦、秦加财。
老秦年近60旬,中等个、瘦瘦的、黝黑的皮肤,十年前他从工厂下岗后就一直从事交通协管员的工作。十多年来他不论严寒酷暑,不管风吹雨打,每天坚持站在马路上管理交通,用他的话说:“我从事的是最平凡的工作。”
老秦的工作确实平凡;你看!在朝阳广场的十字路口他一次又一次地对过马路的市民说:“这位同志您越线了,请往后退,谢谢。”“对不起,现在是红灯,请稍等。”……他一次又一次的做着稍等、转弯、直行的手势,是繁忙的路口变得井然有序;可就在这平凡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秦那不平凡的品行。
有一次,老秦和往常一样正忙碌的值勤,一对骑电动车的年轻人经过了他的值勤路口,老秦上前礼貌地纠错,但骑车的年轻人却蛮横地把老秦用力一推,还振振有词地说:“你凭什么来管我?你算老几啊!”面对这样的情形老秦始终面带微笑,对违章的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老秦不厌其烦地劝说下,这对年轻人终于转怒为喜,笑着承认了错误。
老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人们不仅称赞他敬业的工作态度,而且对他规范的执法动作也大加赞赏。
老秦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市民们的认可,一时间成为一名“网络红人”,还被有关单位评为“再就业明星”和“无锡市优秀协警”,他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值得我学习。
优秀例文推荐2
家乡的名人——张湘祥
北京奥运会举重冠军张湘祥是福建龙岩人。他8岁开始练举重,16岁就进入国家队,17岁获得亚洲冠军,同年参加悉尼奥运会并获得56公斤级铜牌,成为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
正当他满怀信心,准备在下一届奥运会向金牌发起挑战时,一次医疗事故让张湘祥的举重生涯险些终止。可是,张湘祥不愿就此放弃举重,他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要活,我一定要活。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放弃举重。凭着这份信念,倔强的张湘祥选择了坚守,开始了恢复性训练,然而一切谈何容易,张湘祥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体条件达不到要求,而且那种从未有过的挫败感更是让他在心理上难以过关。一年,又一年,毫无好转的现实令张湘祥更加痛苦,虽然如此,但是张湘祥依然再坚持,在面对只举起20公斤杠铃的情况下,张湘祥毅然做出了痛苦的决定:转到男队总教练陈文斌手下举行系统训练。在陈文斌教练的指导下,张湘祥的成绩也开始稳步提升。但是,张湘祥知道,中国男队可谓人才辈出,要想在奥运会上夺冠就必须刻苦训练,才能脱颖而出。最终,张湘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举起了320公斤的总成绩,成为北京奥运会上一颗炫目的明星。
人人都说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但我却从张湘祥身上看到了永不言弃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作为一个龙岩人,我欣赏张湘祥那娴熟的技巧,更钦佩他那种面对不幸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他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目标,就不要轻言放弃,只有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学生佳作欣赏1
我心目中的英雄
湟里中心小学六(5) 张露
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天我要说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来岁,个子不算高。脸上布满了皱纹,一笑起来皱纹就更深了。虽然奶奶长得并不出众,可她扎出的扫把却个个漂亮得很。
奶奶每年都要种扫把苗子用来扎扫把,因为每年总是有一些人找奶奶帮他(她)们扎。还有一些人也想学,奶奶就会毫不吝啬地教她,直到把她教会为止。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你奶奶这手艺是跟谁学的?”其实,奶奶的这个手艺并不是跟谁学的,而是她看别人扎,她自己也很好奇,回家自学的。后来慢慢就学会了。
其实,做扫把也不是很难。先把扫把苗子晒干,种子去掉,再把它的外皮剥掉,用锤子把杆子锤开,然后用绳子把它扎成扫把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点,一定要扎紧,否则很容易散掉。
有一次,我跟奶奶在聊天。我突发奇想,问:“奶奶,你刚开始学扎扫把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呀?”奶奶说:“有啊。”我说:“那你给我说说吧。”奶奶说:“好。有一天,我正在扎扫把,突然,用东西把杆子梳开的时候,那东西上面有一颗钉子松掉了。我一梳,把手都割破了。”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不学了?”奶奶说:“这点小困难算什么?我跟本就没有想过。”我说:“哦。”突然之间,我真有些佩服奶奶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名人”——奶奶。
学生佳作欣赏2
家乡的“养鸡大王”
湟里中心小学六(2) 代朗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他曾经是大都市里一个不起眼的保安,但他从小就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几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努力,从大都市回到家乡,历经了许多次失败,最后靠养鸡致富,他,就是我的大伯。
大伯的养鸡场离村子不远,进入养鸡场,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小鸡,成千上万的白色小鸡就像给养鸡场的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毯子。只见大伯和他的助手一把鸡饲料倒下去,小鸡们都来争抢,好不热闹。
听奶奶说,大伯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使他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的。当时,大伯是一位不起眼的保安,一次他下班后到他的一个朋友家去玩,这位朋友办了几个养鸡场,专门养殖饲料鸡。很快,大伯发现养鸡收入丰厚,因此,就萌生了养鸡的念头。从那时起,大伯一边上班,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到养鸡场学习养殖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终于把技术学到手。于是大伯就辞去保安工作,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东凑西借,投入5万元,建立了两个养鸡场,可是好景不长,这不,就当大伯第一次养鸡时,全国遭受禽流感,结果把本钱全赔了进去,还欠了一大堆债务。可大伯身上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他毫不气馁,他白天在养殖场上忙忙碌碌,晚上又在台灯下读书,还把饲养的鸡全部注射了疫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伯的努力下,他终于成功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
如今,大伯招收了5个返乡农民工专门负责养鸡场的喂料工作,每年都有很多户农民来向他买鸡苗,请教养鸡技术,大伯都毫不犹豫地传授给他们。
这就是我的大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 |